通讯员 董飞 楼海光 现在,用1名安监干部就可以实现对开发区所有企业全年6个轮次、有不同侧重点的安全检查。“区安监局工作人员说,这都要归功于推行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 我区于2014年10月在企业集聚的奉化经济开发区和边远的大堰镇试点“企业为主体、中介搞服务、政府作奖励”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2016年7月在全区推广。目前,全区共有675家企业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 试点 摸清路子找对策 由于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很多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不能被及时发现。为此,我区调整思路,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鼓励企业利用中介机构的技术力量和专业知识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从而走出了一条托管之路。 所谓托管,并不是对安全生产撒手不管,而是把隐患排查、建章立制、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等一系列工作,由企业委托给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和实施。中介机构负责完成每月1次至2次的检查并反馈,企业分步整改隐患,安监局督促各项工作的完成。区经济开发区企业集聚,监管任务较重,被确定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 奉化经济开发区的252家实体企业全部参加了安全生产托管。宁波鸿宇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8亿元,原本安全生产状况较差,2014年发生大大小小的工伤事故69起。这引起了公司董事长张宇炯的重视,他主动找开发区领导商量,希望寻找中介托管。 在区安监局的推动下,自2014年底开始,宁波乾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企业的托管任务。中介机构对鸿宇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把脉问诊,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帮助该企业查隐患、抓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开展企业应急演练等活动。2年的时间,鸿宇公司支付中介费仅仅6万元,以较少的投入收到了明显的安全管理效果。2016年,该企业实现了零事故。 奉化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事务局专门从事安监工作的李祝杰深有体会地说:“开发区的企业通过托管,极大改变了安全生产状况,以安全检查的高频次、高水准,带动了区域内安管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弥补了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够以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 据了解,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安全中介机构通过专业力量为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同时也在服务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企业安管员。在日常陪同检查中,安管员逐渐学会了如何查找隐患、解决问题。 政策 以奖补促进推广 试点成效显现后,2016年,我区开展了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作为促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纳入了我区《关于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每年推出500家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托管,对参与安全生产托管的企业,政府给予总额为150万元的年度奖励资金。 这一扶持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区安监局配套制定了《奉化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做好500家企业的选择工作,出台托管内容、中介管理、服务监督、奖励办法、托管协议、招标流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 托管服务周期为1年,托管经费采取企业出资、镇(街道)补贴、区财政奖励的方式筹集。2016年,政府出资150万元,镇(街道)和企业投入150万元。奖励资金和补贴经费在完成年度托管任务并通过托管服务质量验收合格后发放。 为保证安全生产托管工作的顺利推进,区安监局经过公开招标,选取了6家中介机构,并出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指导意见,对托管的内容、服务质量等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合格奖励”和“警告+黑名单”并举的奖惩机制,通过政府、企业两个层面的抽查、评估、考核、监督,对服务不到位的中介机构负责人约谈训诫,对屡教不改的列入“黑名单”,3年内行业禁入,从而保障服务质量。 截至目前,500家托管工业企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000多家托管的城镇餐饮企业、40家养老机构也未发生燃气安全事故及消防事故。今后,我区计划对全区70多家网吧及岳林广场36家卡拉OK厅实行安全生产托管。 巡查 不放过问题中介 为夯实托管工作基础,督促中介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我区建立了托管中介服务质量巡查制度。 在巡查方式上,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专人负责与各科室、执法大队轮查相结合的方式。区安监局落实2人专职巡查托管服务质量,以镇(街道)、开发区为单位,每周巡查1个中介机构的3家至5家托管企业。每次巡查企业时选择不同的中介机构,及时掌握各中介机构的工作进度、服务质量和托管企业隐患整改情况,每月汇总1次。各科室还要实行不定期抽查,以办公室、工职科、危化科、审批科、执法大队、综合科的顺序循环进行,每月1个科室负责,轮流抽查中介服务质量与企业隐患整改情况。轮值科室每次抽查企业5家以上并在每月30日前将抽查情况书面汇总上报。 在巡查内容上,既查看中介服务质量,更听取企业对托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既看台账资料,更看现场成效;多看、多问、多听,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巡查依据及质量评估方法上,制定《托管巡查评估指导手册》,出台具体评估方法,并规定安全教育指标和生产事故指标中有任何一个项目不合格的,评估结果直接为“差”。 在巡查结果运用上,根据每个月各科室(大队)的巡查情况,以一个服务年度为周期,经过综合评定,对服务质量优级的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直接授予其下一年度参加托管服务工作的资格;对服务质量良的,扣除不同额度的中介服务费,并责令整改;对服务质量差的,扣除一定的中介服务费,并在第二个年度中取消其在我区参与托管服务工作的资格。 目前,6家中介机构基本上实现了每月不少于2次到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每次不少于2人。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赢得了企业负责人或安全生产管理员的一致肯定。 “三联” 给托管戴上金箍 为加强“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作风效能建设,区安监局建立完善了安监干部密切联系镇(街道)、行业部门、企业的“三联”工作制度。 一方面,托管为“三联”插上了翅膀。在“三联”过程中,区安监局通过“安监干部+专家”的形式,帮助企业排查和整治隐患、进行员工培训、建立台账。2016年,区安监局会同专家对各辖区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了风险评价报告,共梳理汇总全区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61项,提出了整治措施。特别是在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区、镇(街道)有关部门在企业检查时,利用专家,对企业特别是被托管企业进行了“专家会诊”,收到了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三联”为托管戴上了金箍。中介机构服务好不好、到不到位,安监干部通过联系镇(街道),对每个中介机构进行各方面考核;通过联系企业,对中介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专业化水平进行测评;通过联系行业部门,对中介机构的托管元素进行核实。比如,在巡查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区安监局适时组织中介座谈会,通报一个阶段内托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下阶段服务重点,交流工作得失,逐步探索出了一种适合我区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对在宁波市安监局暗访中发现存在重大隐患排查不到位的中介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引起全体安监干部和中介服务技术人员的重视,为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打下了基础。 目前,通过“三联”,中介机构与安监部门之间加强了联系,形成了有效沟通、协调,中介机构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也会向安监部门监管人员汇报并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