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余 本报讯 莼湖镇缪家村的缪金振老人今年79岁,老伴去世多年,孩子在外工作,无暇分身照顾他,老人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从3月1日开始,缪金振和村里的10多位老人一起,成了常青餐厅的常客。他乐呵呵地告诉笔者:“我一个月的伙食费只要250元,到点了就开饭,既经济实惠又干净方便。老年食堂真是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3月14日,笔者走进常青餐厅,古朴雅致的建筑外观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据村支书缪静锬介绍,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160多位,其中符合条件的有30多位。为了更好地服务和照顾农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村里将原老年活动中心的一间厢房整修一番,办起了常青餐厅,专职聘请了一位厨师,负责老人们伙食。 村两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每月550元的收费标准,并按照不同的年龄,给予相应的补助,最高补助金额达到400元。补助资金来源包括村集体经济、民政局和莼湖镇政府及个人赞助。 常青餐厅不远处是同步落成的常青园,也是该村老年食堂的特色和亮点。 常青园占地1.8亩,这里不但是老年食堂的菜园子,更是党员干部的锤炼田。“上个月党员活动日种下的土豆现在已经发芽了。”缪静锬说,园子里都是村里党员干部种的无公害蔬菜,免费供应给常青餐厅,既有益于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又能够节约资金,还能给党员提供一个开展志愿服务和党性教育的园地,一举多得。 莼湖镇民政办主任蒋旭雷表示,老年食堂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常青食堂作为该镇在这一领域的试点,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在条件成熟且有迫切需求的其他行政村推广这种模式,让更多农村的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蒋旭雷说。 图为常青园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