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枚吃货来说,每一次旅行,品尝当地美食,可能比旅行本身更重要,由一道美味认识一个地方,从一次品尝开启一个世界。不想做吃货的旅行者离“合格”总差了那么一点,而不想吃遍全世界美食的吃货就像不想当元帅的士兵。“行走的美味”欢迎吃货来稿! 投稿邮箱:740498844@qq.com,88912175 去年11月30日,中国台湾连锁餐厅“彭园”创始人彭长贵的病逝曾引起一阵关注,因为这位97岁的食神最拿手的菜是享誉全球的左宗棠鸡。 据报道,在美国约有5万家餐馆都有这道菜。美国华府中餐馆厨师林谦介绍,来美国20多年,左宗棠鸡在他所在的餐厅每天能卖出去上百份,几乎每三个客人中,就会有一位点这道菜。左宗棠鸡还是美国民众圣诞节最受欢迎的中国菜,也是美国全年第四大最受欢迎的菜。彭长贵的二儿子彭铁诚曾透露,左宗棠鸡一年可为美式中餐带来20几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左宗棠鸡在很多美剧里都有提及。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物理学家谢耳朵,每周的菜单都是固定的:周五吃中餐,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左宗棠鸡。 按照彭家人的说法,左宗棠鸡始于1952年。当时彭家需要招待一位西方贵宾,年轻的彭长贵灵机一动,便发明了左宗棠鸡这道创意湘菜。1973年彭长贵赴美发展后绝不会想到,自己这道灵光乍现的湘菜,会成为商业间谍们眼中的香饽饽,被纽约来的中餐馆商人们直接“偷取”回去做成了偏美国式口味的左宗棠鸡,并且迅速席卷了全美国的华人中餐馆,几乎每一家中餐馆的菜单上都有这道菜。各家餐馆还相应地改良创造出纷繁多样的“独家秘制酱料”,诠释着他们所以为的左宗棠鸡的味道。 名人政要的宣传效应,推动左宗棠鸡走红。据说贝聿铭曾请基辛格在“彭园”吃了这道左宗棠鸡,后者由此爱上,由于当时基辛格是美国国务卿,出于安全考虑,每次去吃左宗棠鸡,都需要清场。这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经报道后,左宗棠鸡就此在美国家喻户晓。 左宗棠鸡取材于鸡腿肉,去骨以后,以酱油、太白粉腌制,连皮切丁切块,再下锅油炸至“外干内嫩”。然后以葱泥、姜泥、蒜泥、酱油、醋、干辣椒等调味料,下腿肉一起拌炒而成。其特点是鸡肉带皮,以酱油入味,没有裹面糊的酥脆口感,也不用花椰菜垫底。 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新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