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坞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让特教学校毕业的孩子实现就业梦

    □通讯员 沈荣泉 缪旭娜

    最近,西坞街道一家企业招收了数名来自我区培智学校且符合法定就业年龄的智障毕业生,帮助他们实现了自食其力的梦想。这家企业就是被人称为“阳光家园”的宁波开兹服饰有限公司,其开设的工疗车间,安置的都是精神、智障残疾人。

    据悉,2015年初,通过区残联和西坞街道残联办牵线搭桥,开兹服饰总经理李文君投资20多万元,建起“阳光家园”工疗车间,接纳了40多名残疾职工。车间内设有休息室、康复室、活动室、娱乐室、阅览室等,活动室内配备跑步机、肢体协同功能训练器等康复训练器材。

    4月11日,培智学校毕业班的6名学生及家长到开兹服饰工疗车间参加就业体验活动,工疗车间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给家长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家长在活动后表示,他们对孩子毕业后的就业增添了一份信心和选择。

    “这批孩子从特教学校毕业后何去何从,一直是他们父母心中最大的困惑。而我们教育的价值并不是为了给家长看几年孩子。”培智学校校长应建叶坦诚地对笔者说。

    “这些学生毕业后如果待在家里,长期需要一个人看护不说,更主要的是怕孩子失去跟社会接触的机会,失去自我成长的能力。如果去普通的企业上班,家长又担心孩子不能适应环境,遭到欺负。”区残联一位负责人说。

    培智学校对前两届毕业班学生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19名毕业学生目前只有5名学生在工作,其中,有3名学生每天跟着家长,在家长的庇护下工作,只有2名学生真正实现了独立工作。“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是特殊教育学校最大的课题。”应建叶表示,他们一方面开设职业培训的课程,另一方面在积极摸索,希望给孩子多开辟就业途径。近年来,随着学生陆续毕业,在家待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培智学校在追踪了解毕业生安置情况的前提下,努力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如何创建富有特色的智障残疾人一条龙服务链?近年来,区残联一直在努力。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如何让毕业生跟社会无缝衔接,走上工作岗位更是重中之重。为此,区残联与开兹服饰工疗车间沟通联系,希望在有招工需求的时候,为培智学校毕业班的学生预留一定的岗位。

    据悉,培智学校今年即将毕业的6名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他们渴望自食其力,却难以得到就业机会。这次他们和家长一起实地参观了开兹服饰工疗车间,对此都表示非常满意。一位家长代表表示,感谢政府和企业搭建了如此暖心的一个平台,他们从中看到企业和政府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这种“以工代疗,以工养残”的模式刷新了他们对传统工作的理解,对孩子的未来多了一份期待和心安。

    “生活,在他们面前关上一扇门,我们要用爱心为他们推开一扇窗。”李文君表示,会用真诚的爱心来接纳他们,“在这里,我们会用爱心照亮这些智障儿童的人生,不仅让他们能自食其力,还能在生活上予以关心体贴,且能开发智力,学到知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