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因机构改革,我区撤销了原卫生防疫站,新成立奉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工作做到了从“卫生防疫”时代的跨越式转型。2016年撤市设区后,原奉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名为宁波市奉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年来,奉化疾控工作建立了传染病网络报告体系、落实了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推进了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建设,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慢性非传染性病管理走向规范化,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普通群众,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全面提升 15年来,奉化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医疗卫生、街道、社区等多部门联动,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主抓疫情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做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合理有效。 建立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应急队伍。目前,全区各镇(街道)均建立有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经过不间断人才引进和培养,整支队伍向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据统计,专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到70%以上,绝大部分是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专业。区卫计局每年均举办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更加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我区综合应急能力居宁波市疾控系统前三名。 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全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建立了由卫计局主导、疾控中心为技术支撑、各基层单位为实施单位的管理网络。同时,对其他系统建立了横向联络沟通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应急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 应急物资储备更加科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以第三方储备为主、各单位存放为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每年由区疾控中心按要求确定应急物资的目录,再根据可能使用频率和数量进行分类,最后与第三方签定储备协议。协议中明确物资的品种、应用时到位时限等内容,有效减少了应急物资的浪费,提高了使用效率。 疾控信息化管理有效落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是开展工作的必然途径。经过15年的发展,我区建立了以疾病网络直报为主体的信息化平台。平台与国家、省和市互通,上级单位可以同步查看上报的信息。 我区于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并于2016年底建立本区域的网络报卡平台,实现各医疗单位参与的网络信息报告功能。2005年完成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做到所有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网络化管理,促进了预防接种的规范化、系统化。2009年开通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管理采用统一化管理,提升了慢病治疗和管理的有效性。特别是精神卫生患者补助建立了“一站式”即时结报系统,让所有患者在得到补助实惠的同时,更加方便了就医。在住院补助方面,只要患者在安康医院(挂牌区精神病院)住院,补助款可直接冲抵住院费用,使更多经济困难患者住得起院。在门诊补助方面,在所有患者不出社区就能接受门诊治疗,补助款直接冲抵个人自负部分。据统计,2016年全区有三分之二以上精神病患者可全年免费服药。 公共卫生检验检测平台初见雏形 近年来,我区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为出发点,以减少财政投入、强化检验检测能力为目的,依托疾控中心原有的检验检测平台,对全区的食品、农产品、水质等检测机构进行了整合,将原奉化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整合至区疾控中心,2015年又挂牌成立农村饮用水检测中心。“四合一”后,初步打造出了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检测平台。资源整合后,做到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提升了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的利用,更加提升了检验检测质量。2016年,新实验室通过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现场扩项评审,确认总检测项目928项,达到了省内同类实验室的领先水平。 经过15年的开拓创新,我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有效保障了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新时期下,疾控人继续保持十足的干劲,以全新的视角、用“铁军”精神自我加压,把奉城百姓的健康作为己任,引领我区疾控工作迈向新的高峰。疾控中心 林冠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