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柏琪 渭溪、晦溪、明溪,其实是同一个村子,现隶属溪口镇,位于奉化最西端,与余姚嵊州交界,其历史变迁,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生动的时代气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南宋时,有先人单元晟自婺迁居四明山晦亭(亭下),后其一子单邦彦卜居于剡溪源头,因其水发源于四明,从山涧分布四出,而汇流于两山夹峙之间成一溪,单氏发族后,村名始称渭溪。后有单氏族人叫单钦,字崇道,号东隐,官任国史检阅,因无意仕途,后致仕回家隐居,是贤德又有学问的人,当时很有名气。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来奉邑龙津学堂讲学,之后特至渭溪,与单钦相见,后成为好友。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以晦字之义;日以晦而复明,月以晦而更朔,人之由晦而显也。而单钦公字东隐,也有隐晦之意,两人意投相合,后单氏以追朱子之流风,然则改渭溪为晦溪。 2004年,因新农村建设,为便于行政管理,原晦溪而改为明溪,由四个自然村合并。 古晦溪村闻名已久,可从未到过。今年春,我第一次去明溪,探访这个古老的山村。从溪口乘公交车需一个多小时,汽车绕过亭下水库,沿途沿着剡溪而上,公路弯曲盘旋于山谷之中,平坦之地很少,到了明溪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进入世外桃源。一湾溪水向东流,民宅依溪而建,有五百多户人居,溪对面有一百多亩平坦之田,在山岙中有如此之旷地,实也罕见。整个村在群山怀抱之中,树木苍郁,林围若幄,万竿修竹,风起若舞,水曲如带,晶莹透光,如此美景,使人心旷神怡。 步行入村,村头金山桥横亘云堤,宛如边陲坐镇。桥为廊桥,已有几百年历史,是通向嵊州之古道,同时它守护着村落的大门。与桥头相邻有座金山,山麓建有古庙,叫金山庙,如今修缮一新,香火兴旺。金山是处古迹,因山形如钟,也呼钟山,古人有诗赞曰: 突兀峙圆峰,山形浑如钟。 炉从天地设,范是鬼神熔。 曙响霜中鹤,宵声月下松。 时时流雅韵,撞击两无庸。 金山有金气,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和幸福,如今政府拨款建设新农村,把金山建成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山路用花岗石铺设,拾阶而上,半山腰和山顶均建有木亭。山顶一望,可俯瞰全村景貌,整体民房,是亮丽的白墙,黑色的小青瓦,具有江南的特色,又有现代化的连体别墅,排列成行,旷场处还有漂亮的石亭数座,供人们休息聊天。村中有新建的行政服务大楼,大楼旁建有村民服务中心。遥望村中还有一座小山,形如鼓,故称鼓山,与钟山遥遥相望,似有钟鼓之声,和谐之曲,播于百姓。山顶建有一座古碉堡,也有上百年历史,是奉化文物保护之古迹,碉堡造型别致,美观古朴,呈六角形,墙体用黄泥夯实,经百年风雨,依旧完好,这是古人之智慧。顶上小屋周边有了望孔和枪眼,其视野开阔,可望及全村。据说是村民自发而建,用于防土匪、强盗等外犯敌人,也用于自然灾害的报警,可见晦溪先人之足智多谋。 明溪村的单氏家族,称得上是以诗书传家的古代名门望族,有许多遗传下来的人文景观、建筑古迹,一天之内是游不遍的。在族谱上有记载的如栖贤山、著书坞、展旗山、龟山、狮岩山、聚仙岩、钓鱼潭、龙舌井、金山桥、太平桥、双鱼桥等等,个个有故事,且生动而有寓意。比如栖贤山的由来,即单钦与朱熹结友的故事,后人把单钦隐居的山称栖贤山。而著书坞,如此之风雅的命名,在山岙里实在少见。据说有古人叫单庚金,他从少勤学苦练,克自勉励,研究学问,宋亡后绝意仕进,深居山中三十年,日夜攻读古圣贤经传遗言,最终成为一位颇有名气的《春秋》和《论语》研究者,著有《春秋分纪集说》等多部著作。当时奉化进士戴表元和陈著对他都有极高评价,是一个了不起的文人。 东走西游,不觉已近黄昏,只好回家,在车上依依回眸,已是炊烟四起,樵歌唱晚,林鸟争栖。再见吧,明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