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锵 我家世居濒临县江的桥西岸碾子弄,现住桥西岸官亭东路,与县江相近。只要天气好,我与老伴每天一起去县江边,经大成桥到长汀桥散步赏景,回来总爱到大成桥西岸桥边的亭子休息。 据我记忆,县江改造前,现大成桥的位置原叫列士塘桥,是长汀人到县城的必经之路,我小时候常去玩耍,摘野果、采野菜、钓鱼虾,还帮父亲管过桃园。我清楚地记得从长汀过列士塘桥不远处,有一个南北相通的砖木结构凉亭,亭子两边有长板铺就的木条凳,常有做善事的人免费提供茶水。亭子旁边有一块大石碑,我已记不清碑名了。人们习惯称此亭子为“竹官亭”,其实应叫“接官亭”。因为我在看管桃园时,曾问父亲“接官亭”是什么意思?父亲说:“过去县官都是从外地派来的,因为当时到奉化没有公路,外地来奉化任职的官员只能从宁波乘坐普通木帆船,到列士塘桥的埠头上岸,本地官员则在“接官亭”等候迎接。因此,我对接官亭印象很深。 我虽长期在外地工作,但逢年过节来奉化探亲时,总要抽空邀兄弟或朋友到“接官亭”附近走一走看一看。那时,“接官亭”的东面县江边有大批竹园和桃园,道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以水稻为主,旱地种植黄豆、麦子、玉米、高粱等,春秋季节自然景色也不错。如今的县江经过改造旧貌换新颜,好在大成桥附近建了一座木结构凉亭,此亭现无名称。 为使人们了解文物遗迹,建议将此亭子取名为“接官亭”,并请有关人士书写亭名,最好再在亭子的4个柱子写上与“做官为民”相关的对联。因奉化已是个比较有名的旅游城市,像“接官亭”这样有较长历史的亭子留有其名,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如原来的那块石碑还在,可立在亭边,使该亭历史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