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溪口婚礼

    􀴁凌金位

    有一年秋天,我在溪口公棠村亲眼目睹过一场颇具奉化民俗风情的婚礼。如今,新郎新娘的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每当我看到这个顽皮的小男孩时,眼前就油然浮现出当年的良辰美景。

    那是一个难得的好日子。秋阳猛烈,璀璨,天空湛蓝,一碧到底。上午10:30,新郎来迎娶新娘,临近家门响起了阵阵的爆竹鞭炮声。新郎西装革履,胸前插着一朵小红花。进屋前,几个髫龄儿童用长凳将新郎拦住,据说这叫“敲糖”。嘻笑喧闹中,新郎摸出几张早已备好的百元大钞,收下“敲糖钱”,撤去长凳子,新郎翩然进门。

    酒宴就在宽敞的院子里举行,上面搭着毛竹架,盖了一块硕大的遮阳布。长条凳,八仙桌,青瓷碗,竹筷,调羹……里里外外,合计9桌。乡风十分淳朴,没有繁文缛节。菜一道一道地端上来,酒一瓶一瓶地打开,大家端杯举箸,欢快地吃将起来。我觉得当地的一些菜很有创意,如生粉裹着肉圆煮熟的饺子、炖得红通通烂熟的猪蹄黑木耳,还有麦粉裹就被炸得金黄蓬松的溪坑鱼。公棠村离新昌嵊州不远,菜肴既带宁波风味,似乎也带了一点绍兴口味。

    按本地风俗,今天这样的日子,新娘子的舅舅是最厉害最神气的——就算平时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辈,也应该坐在上席,过了一把长辈瘾。新娘新郎敬酒时基本上风调雨顺,各桌通关过后,就转进屋里的一桌,那一桌客人都是新娘的单位同事,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围着新人,嘻嘻哈哈地要他们站在凳上做叼苹果的游戏,新娘新郎叼了几次都没叼到,倒是有那么几次一不小心将嘴巴亲到了一起,引来一片哄笑声。

    正午的阳光像锦缎似的从万米高空甩下来,小溪闪耀着金鳞。苍穹更高了,更蓝了,还带着一丝湿意,像是刚从染缸里捞出的靛青色的布匹似的。

    宴毕,摄影师跟着新人去村庄各处拍录像。下午15:30,厨师用托盘端着满满一碗饭上楼,饭上有大块红烧肉,有油煎豆腐,一位很有些福气的长辈一口一口地喂给新娘吃。当地人叫“轿前饭”。吃好“轿前饭”就该出门了。下楼时,新娘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躬,这算告别父母。刹那间,新娘眼里噙着泪花。新娘新郎离开家门时,又响起了噼噼啪啪的爆竹鞭炮声。新娘刚走出家门,后面就泼出一盆水来,呵呵,总算看到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接下来的事有点类似于长亭短亭、十八里相送。从亲戚家到村口,站着十多个妇女,都是新娘长辈,有外婆、姨妈、舅母、姑妈……妇人一手捧碗,一手执筷,碗里是半碗面条、两个鸡蛋。新娘每走到一位长辈前,长辈都用筷子喂新娘三口面条,再往新娘手里的一个毛巾袋倒进两个鸡蛋。新娘梨花带雨,长辈暗暗抽泣。那场面很感人,不经间觉得自己的眼眶也是湿湿的。

    “为什么要让新娘吃三口面条?又送两个鸡蛋?”我向本地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打探。老人道:“吃面条象征夫妻长命、长久,装鸡蛋象征团团圆圆、代代相传!”我恍然大悟。中国偕音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8辆黑色轿车排成一字型,候在村前的马路上,迎亲队伍整装待发。最后的环节来到了,新娘上车前换下旧鞋,穿上一双新鞋,娘家的兄弟(新娘的表弟)把新娘抱上轿车。娘家的一位长辈用香烟火点燃稻根装进铜火熜,象征火种传到夫家去了。

    一场极具溪口特色的婚嫁总算结束,让我大开眼界。我的老家在富阳,离奉化也不过几百里,两地婚嫁仪式差异甚大。仅仅是本省范围内就风俗不同,要是拿其他省份去比恐怕是情形迥异,要是跟少数民族去比应该是霄壤之别,这就是因地而异的民俗文化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