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军 清澈蔚蓝的海水,乍见之下,便让人心生了欢喜;尤其在这大热天里,让人很想不管不顾地纵身一跃,投入大海宽广的怀抱,酣畅淋漓地游上一会。海面上撒落着一些岛屿,都不是很大,但每座岛上都生长着茂密的树林,望去碧绿葱郁生机勃勃,很像是老天爷精心布置的一个个盆景,把这象山港里的宁海湾,点缀得恍若海上蓬莱、人间仙境。 红旗猎猎,碧波漾漾,我们坐在由捕鱼船改建的游船上,向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横山岛驶去。迎面是海风浩浩,盈耳是浪涛阵阵,极目是海天一色,船一会驶过一座浑圆如馒头的小岛,一会驶向两座手牵手挨在一起的、犹如姐妹情深的“姊妹岛”……横山岛离海岸并不甚远,虽然我们此行是奔它而来,可这会儿倒情愿航程能远些再远些,因为似这般坐在船上随意地四处游看,已感十分的惬意和受用! 然而横山岛很快还是越来越近了,入岛处一座寺院的轮廓和它赭黄的颜色,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醒目。横山岛,长约0.76公里,宽约0.23公里,面积大致才0.2平方公里,可谓蕞尔小岛。岛的形状,说是像一个横着的狭长的“山”字,所以也就有了“横山”之名;但我从地图上看,觉得它更像是一个青翠的葫芦,飘浮在蔚蓝迷幻的大海上。 登岛,入景区门(横山岛尚在开发之中,设景区、卖门票,好像还是近段时间的事)。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刚刚在船上望见的那座寺院。寺院背山面海,虽然尚未完全建成,但从已经建成部分来看,还是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气势,相信等完全竣工之后,定然更具海天佛国的气派和神韵。过寺院,是环岛搭建的水泥栈道。栈道一边沿山,一边临海,山上近海一边的树木,把自己繁茂的枝叶伸展到栈道上方,形成天然绿廊,所以即使在这炎夏里,我们一路行去也并不觉苦,更何况还有清凉舒爽的海风时时吹来。在栈道上行,一路山海风光自不待言,且每每还有奇趣:比如一棵大树宛若“横空出世”,裸露苍劲的树根紧紧抓住垂直的崖壁,然后雄伟的树身又横横地穿过栈道上方,这情形仿似苍龙探海,让人不得不弯腰而过;比如突然“蹦出”一只小蟹,在栈道上悠闲地漫步,见我们一步步逼近,却又动作迅急地逃之夭夭…… 栈道下方,有石滩,潮水退去后,也会露出大片大片的泥涂。我们走了一阵,恰逢潮水退去,见泥涂上有小蟹爬来爬去,也见游客们纷纷下海捉蟹,我们虽知捉不到几只,但谁又是真的来捉蟹呢,捉的不就是快乐吗?所以,我们也摩拳擦掌地下了泥涂。结果正如我们所料,不似我们在捉蟹,倒似蟹在捉弄我们,一个个被小蟹们弄得惊呼连连,弄得七仰八倒,弄得一身泥浆。这里的小蟹,不是我们在奉化泥涂上常见的红钳蟹和白玉蟹,虽个头和它们相仿,但具体不知叫什么名儿——当然,捉蟹的乐趣还是一般无二的。 一路行去,偶有岔道。我们行过一阵,便拐上了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登山步道。山道两边茂林修竹,满目青翠,环境很是清幽。至山顶,于森森竹林中建有廊亭一座,正可让我们小憩一会。 休整完毕,我们从山道另一头下山。下到一半,见路边山林中隐着一座稍显破落的寺庵,于是又拐了进去。首先遇见的,是庵外一棵钉着牌子的古桑树,虽然比起我们平常见到的桑树粗大了很多,但也说不上怎样的雄伟高大,然而据说已有七百年左右的历史,号称“浙江第一古桑”。望着古桑,心里不禁馋馋地想,要是能吃上一颗古桑结的桑葚,那不知该有多么的甜美和幸运!可惜,现在早过了结桑葚的季节。 入庵,出来一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老和尚热情健谈,给我们滔滔地讲起了寺庵的历史。原来庵叫镇福庵,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观音菩萨而建,因为很久以前岛上就流传着一个观音解难的故事;也因此之故,横山岛又有了“宁海小普陀”的称谓;庵原有前后两进大殿,现只存一殿,说是明朝起的基础、清代修的梁柱。 得知我们从奉化来,老和尚显得更加热情,说以前有很多奉化渔民来岛上拜佛求福。我想,这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我们从奉化城区驾车来这横山岛,过西店,到强蛟,得有一个小时多的车程,但倘若从我们奉化莼湖一带走海路,其实是很近的,应该隔海就能望见。老和尚还说,我们奉化的老蒋败走台湾前,也曾来这镇福庵里烧香礼拜。可见当时在周边一带,小普陀、镇福庵的名头还是不小的。 接着老和尚又自豪地把殿前的一棵元代木芙蓉,指点给我们看。这棵木芙蓉,虽只一棵,却枝枝杈杈纵横林立,看上去像是一圈儿种了十几棵一般,可惜现在也早过了花期,相信每当花团锦簇之时,定能让这古庵生色不少。老和尚说,这棵木芙蓉在文革时期曾一度枯死,可等到改革开放,不想竟又神奇地枯木逢春、老树著花了。我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孰不知看似木知木觉的草木,其实有时候也是有感有情的呢!在镇福庵边,还有一棵树龄五十多年的参天樟树,奇的是其中一根硕大的树根上,竟“破根而出”长了四棵青青的翠竹。 最后,老和尚又领我们来到一口古井边,井的名字就叫观音井。井不深,望去井水似也不很清澈,但等到用吊桶打上来后,却是十分的纯净清冽,于是我们便用这井水痛痛快快地洗了脸,洗了手,感觉身心为之一爽。 告别老和尚,我们沿山路继续下行,不一会便来到了山脚。一看,路口一边有两间不知建于何时的老房,另一边则是一幢新建的青砖黛瓦的民宿。原来,这里正是我们入岛走上环岛栈道后遇上的第一个岔道,只是当时我们并没有拐上去而已。所以,镇福庵其实离我们登岛后所见的第一座寺院相距并不远,就安安静静地躲在它身后茂密的山林间。这两座寺庵,给人的感觉,一座就像是一位青年僧人,年富力强,另一座自然就像了一位渐入枯寂的老僧。老僧,虽然年老力衰,但语默动静间,却透着大慈悲,透着大智慧,透着大禅意;至于风华正茂的青年僧,尽管也举止端正、法相庄严,但是我想为了更加的精进圆满,还需在漫长的时光里,去慢慢地修行、慢慢地参悟,去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沉淀吧! 横山岛不大,却坐拥无垠的大海;横山岛不大,却曲径通幽,回环而往复;横山岛不大,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厚的人文积淀——坐在回程的游船上,回望蓝天白云下碧绿葱郁的横山岛,我感觉横山岛就像是一只神奇的宝葫芦,正在美丽蔚蓝的宁海湾上,发出越来越迷人的光华! 横山岛上的寺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