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 在我很小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那么多品种繁多、包装华丽的广式月饼。记忆里的中秋,外婆家里总有各种口味的苏月,用油纸包着,油脂把纸染得透明。然后妈妈拨开油纸,露出里面的10个月饼。那是一只什么月饼呢?在手里有些暖,有些油,酥皮一层一层,吃的时候会掉渣。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会盼着过中秋,大概只是为了这一口酥酥的月饼吧。 苏式的饼皮广式的芯 据传,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至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明朝时,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月饼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而异,有广式、京式、苏式等。 苏式月饼的特色是饼皮为酥皮,在小麦粉的基础上加了饴糖和猪油,因此口感特别清甜香纯。其品种分甜、咸或烤、烙两类。甜月饼的制作工艺以烤为主,有玫瑰、白果、椒盐、豆沙等品种。咸月饼以烙为主,品种有火腿猪油、香葱猪油、鲜肉、虾仁等。 跟苏月节俭包容的传统理念不同,广月追求的是惊艳的外观,极致的口感,丰富的口味类型。广月中比较经典的是蛋黄莲蓉月饼。上世纪50年代,广州莲香楼推出了双黄莲蓉月,甚受人们的欢迎,渐渐成为酒楼、饼家的模仿对象。 有人喜欢广式月饼皮薄馅滑的软糯,有人则偏爱苏式月饼层层叠叠的酥脆。于是,用苏式月饼的饼皮、广式月饼的馅料做成的蛋黄酥,成了月饼界近两年最大的赢家。 像烟花炸开风靡奉化 一直想不明白蛋黄酥怎么就像烟花炸开般一下子风靡了整个奉化?宜家烘焙工作室的应宜家告诉我,这是因为人们对于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因为奉化私家烘焙业的快速发展所致。 应宜家今年38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接触烘焙前,她从事的是医药方面的工作。“最初学烘焙其实是希望能自己动手做一些点心和零食给孩子们吃,结果做着做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今年3月,应宜家添置了各种烘焙的设备,成立了一家以培训为主的烘焙工作室。 临近中秋佳节,宜家烘焙工作室推出了蛋黄酥培训课程,没想到一发布就受到了热捧。因为是小班化,一群热爱烘焙的朋友,就在这里聊聊烘焙,学学蛋黄酥的做法。 蛋黄酥的表皮采用小麦粉制作而成,加入了炼制的猪油,才有了香酥的口感。不过,酥皮的制作过程简直让人寂寞如雪,和面、擀皮、包馅的步骤间是多次长达半个小时的醒面,只为了让蛋黄酥的酥皮薄如蝉翼,酥脆绵连。再加上一颗新鲜的、完整的海鸭蛋和绵甜软糯的红豆沙,最后在蛋黄酥的表面刷上一层蛋黄液,用擀面杖头在每个蛋黄酥饼胚顶粘上黑芝麻,放进烤箱,方能成就最美味的蛋黄酥。 兼具美与口感的作品 小小的蛋黄酥,泛着金黄的色泽,酥黄的面上点缀了几颗芝麻,香味四溢,而包裹在表皮里的,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散发着清香的表皮,用手轻轻掰开,酥酥的外皮层次分明,而后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包裹着的馅,金黄剔透的海鸭蛋黄,红豆沙、黑芝麻、白莲蓉,饱满夺目。 新鲜出炉的蛋黄酥口感最佳,薄薄的酥皮,爽脆的口感,入口即化,配以红豆沙的绵延,蛋黄的咸香,轻轻咬一口,舌尖在蛋黄间翻滚,甜蜜的红豆沙跟酥脆的表皮完全融合,各种滋味尽在口中。 应宜家一直坚持美与口感的结合,她说烘焙走设计之路才能走得更远,于是七彩蛋黄酥礼盒应景而生。咖啡色的是可可味,绿色的是抹茶味,紫色的是紫薯,而红色的则是红曲粉,再加上原味浓香芝麻馅,五彩缤纷的蛋黄酥犹如星空般闪烁着美丽夺目的光芒。 每当设计出一个新的烘焙产品,应宜家愈发感到美学的重要。“米其林主厨很多都是学霸,所以说饮食这行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她说,拥有对美学的理解,对产品设计的了解,才能打造出更多赏心悦目、兼具美与口感的烘焙作品。 切开的蛋黄酥 七彩蛋黄酥礼盒 擀皮 包油酥 莲蓉包蛋黄 待烤的蛋黄酥 包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