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凌靓 乌雯雯 第一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51年,已有60余年办园历史。2006年迁入现址,该园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8300㎡,为省一级一类幼儿园,内设“阳光宝宝”亲子早教园,可承担社区内0—3岁幼儿早教工作。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宁波市教坛新秀2人,奉化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13人。 幼儿园曾获省示范幼儿园、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绿色环保学校、省巾帼文明岗、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幼儿园等40多项区级以上集体荣誉,并先后成为宁波市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宁波市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培训实践基地、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学术基地等,充分发挥了区域示范引领作用。 该园秉承“自然教育”核心思想,创造自然环境,“让天性的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幼儿园推行“课程整合化、教材生活化、教学游戏化”的开放教育模式,打造场式体验课程、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课程等,努力培育健康活泼、自信博爱、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幼儿。 场式体验课程推行自然教育 第一实验幼儿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积极寻求自然化教学方法,探索建立了“场式体验课程”,着力构建自然、和谐、自由、自主的教育环境。该园拓展和丰富了幼儿活动空间,构建起17个“Q宝实习场”,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为幼儿提供能满足其参与成人生活和劳动需求的学习活动场所。 “Q宝实习场”打通户内户外活动空间,创设“家庭生活、公共交往、科学探究”三大类实习场所。家庭生活类实习场下设小厨房、小餐厅、洗衣房、种植场、养殖场等,公共交往类实习场设有小医院、育婴房、电影院、图书馆、小舞台、观光站等,科学探究类实习场则有木工坊、美工坊、考古区、科探室、建筑工地等。每周五,幼儿园组织全园幼儿前往实习场完成实习任务。幼儿们凭借“任务单”进入实习场体验多种生活情境,在体验和玩乐中更好地感受社会生活,学习多样本领。 实习场建设遵循真生活、真情境、真实践、真体验的原则,关注幼儿经验的主动建构,促进其主动学习,使幼儿在区域化活动中自然展现童真、童趣。通过实习场建设,场式体验课程得以落实,而场式体验课程的实施,则有效改变了幼儿学习、成长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师高控的组织模式,转而让幼儿在小农场、小医院、育婴房等实习体验场所中自由选择,幼儿获得了更广阔的操作、实践、体验、交往空间,自然教育理念也得到更好践行。 在此基础上,该园又将进行《彰显地域文化印记的幼儿实习课程建构研究》,计划创新构建奉化方言实习场、奉化美食实习场、奉化编织实习场、奉化布龙实习场、奉化土游戏实习场等,丰富自然成长课程资源,打造特色园本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课程深化自然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课程”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主张文化浸润、自主体验、快乐发展、传统创新。课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幼儿兴趣需要和最近发展区出发,构建起中华国粹、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本土特产、传统佳节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坚持与生活融合、与自然融合、与文化融合,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设置小、中、大班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课程。幼儿在课程中可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传统节日民俗、家乡方言等,在发展天性的同时也与传统文化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该园总结课程创设经验,已出版37万字原创专著《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实施》,研究成果获全国课程论文一等奖、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等近20项市级以上奖项,并举办了宁波市优秀科研成果展示会,进行经验推广。 近些年,幼儿园对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课程的内容选择和活动方式有了新思考。除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周”主题活动外,该园还将传统文化元素分块渗透到实习场中,如在生活场中新增奉化千层饼制作、茶叶炒制等项目,在运动场中融入民间游戏等环节,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走近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场式体验课程、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课程等自然教育特色园本课程的深入推进,该园收获了丰硕成果。曾先后获得区级园本研修先进学校、区级及以上优秀教研组称号14次,共有41个研修案例获区级竞赛一、二、三等奖。课题《基于自然成长的实习场的构建和实践》获宁波市规划课题成果二等奖、奉化区课题成果一等奖,并被立项为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实习场场式体验课程园本课程”获奉化区校本课程评比二等奖。相关成果在省级园长培训活动中作交流展示,幼儿园还先后承担16项省、市立项课题,有10项课题荣获省、市优秀成果奖。该园教师也曾获全国首届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一、二等奖,省幼儿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宁波市幼儿园半日活动评比一等奖,宁波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宁波市心理健康优质课特等奖、一等奖等好成绩。幼儿园还积极承担区域辅导任务,承办区级以上活动30多次,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助推了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一实验幼儿园 模拟军营生活体验 捕小鱼体验 木工体验 婴幼儿看顾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