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毛幼静 乌雯雯 民间土棋是指民间创编、在民间相传的游戏。自2007年起,第二实验幼儿园就开始探索民间土棋的多样玩法。在经历“邂逅土棋游戏——牵手土棋游戏——孕育土棋游戏——深发土棋游戏”的10年发展历程后,民间土棋已成为了该园品牌课程。幼儿在土棋课堂中体验特色活动,参与土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认同、热爱家乡民间土棋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民间土棋已在该园扎根生长,相应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省、市、区级87项荣誉,包括3个省级立项课题和7个宁波市级立项课题。该园教师制作的《民间土棋棋具设计》在第三届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民间土棋游戏化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启示》研究论文获全国二等奖。 初遇土棋 有趣的课堂体验 2007年7月,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发出第一代民间土棋。幼儿园通过在活动室、区域角、走廊等处投放民间土棋棋具,建立专门的土棋活动室等方法,吸引幼儿主动开展土棋游戏。经过两年研发,该园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民间土棋课程,带领幼儿在游戏中提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抗挫能力等。 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将土棋教授内容进行了划分,小班有跳跳棋、格子棋、时钟棋,中班有百格棋、城堡棋、石头剪子布棋、猫捉老鼠棋,大班有靶棋、西瓜棋、鸡毛蒜毫棋、小猪吃奶棋、牛角棋、大斜方棋。游戏难度和能力要求逐年提升,阶梯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该园还明确规定了民间土棋课程开设时间,每周有1课次集体活动、4课次区域活动、1课次混龄活动,每两周还有1课次亲子活动。 为深化民间土棋课程建设,幼儿园对墙面环境进行了主题优化,在宣传窗、家园栏、班级墙面等处布置民间土棋宣传展板,介绍多种土棋的玩法,展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活动剪影,为三方搭建起有效的互动平台。 走近土棋 特别的品牌游戏 “快乐土棋文化周”是该园推广民间土棋的品牌活动,2013年至2017年共举办五届,在推动土棋走入家庭和社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届文化周都有不同主题,分别为“土棋擂台赛”“亲子地面棋”“三代同堂赛土棋”“‘棋’幻之旅出校园”“城乡联动玩土棋”,进一步提升了民间土棋课程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人参与到了民间土棋游戏活动和课程建设中。 首届快乐土棋文化周以擂台赛的形式,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了浓厚的土棋文化氛围,也激发了幼儿对民间土棋活动的兴趣。第二届快乐土棋文化周把擂台赛搬到了室外,教师们制作了地面棋棋具,幼儿可以走着下棋、跳着下棋,还可以趴着下棋,益智土棋和体育游戏紧密结合,收获众多好评。第三届快乐土棋文化周在邀请父母之外还邀请了部分(外)祖父母,三代同堂共享民间土棋乐趣。第四届快乐土棋文化周则让土棋活动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秀水社区、培智学校等处,通过“旅行式”土棋游戏的方式拓展了这项特色游戏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了解民间土棋、传承土棋文化。第五届快土棋文化周活动把活动地点搬到了尚田中心幼儿园,以城乡联动的方式让两园幼儿共同尝试了12种民间土棋的对弈、玩棋、赛棋过程。该园教师还自带棋具、环境创设材料为尚田中心幼儿园布置了一个土棋角,为民间土棋活动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发土棋 广阔的成长空间 为了让民间土棋真正成为每个幼儿都喜爱的游戏,该园将土棋课程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并融合语言学科、数学学科、美术学科等五大课程领域,构建起“小班重棋趣、中班重棋艺、大班重棋品”的递进式课程目标体系,让幼儿在探索、体验、表达、竞赛等过程中体验棋趣、丰富棋感、提高棋艺、形成棋品,培养其合作竞争意识、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 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开发出诸多民间土棋游戏,编排了土棋儿歌和趣味故事,并创设了主题情境。该园已收集和自制了跳跳棋、登山棋、小猪吃奶棋、西瓜棋、石头剪刀布棋等20多副具有民间特色、适合幼儿游戏的土棋棋具,积累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等游戏化教学经验,汇集成了“民间土棋开启幼儿心智”“民间土棋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等课题成果。 该园还制订了《民间土棋园本课程实施纲要》,2017年又正式出版了园本土棋课程《土棋玩玩乐》一书。凭借相应研究,教师们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有1人次获全国一等奖,1人次获全国二等奖,5人次获全国三等奖;2人次获浙江省一等奖,3人次获浙江省三等奖;1人次获宁波市特等奖,7人次获宁波市一等奖,15人次获宁波市二等奖,22人次获宁波市三等奖,另有20多篇论文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等刊物上。 在新一轮课改中,第二实验幼儿园将坚持“创游戏乐园 育快乐儿童”的办园理念,丰富园本课程,以民间土棋为亮点,让幼儿在童话般的游戏乐园中有兴趣地玩,在快乐玩耍中实现“乐心、乐体、乐群”的培养目标。 “棋”幻之旅出校园 三代同堂赛土棋 教师们的土棋对弈 教师自制土棋教具比赛 教师带领他园幼儿玩土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