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踢跌扳扳,翻过南山

    □陈培芳

    记得小时候,孩子们常有一种游戏,就是数脚踝头,并在口中念着一首“奉化老话童谣”: “踢跌扳扳,翻过南山,南山茶园,至尊买牛,牛蹄马脚,歇落蹄子跔一脚。”

    童谣里“翻过南山”,便是尚田镇杨家堰村的那座南山了,据说这南山指的是“奉化山”,“奉化山”的俗称就是“南山”。本月初的一天,天气晴朗,太阳晒得人暖烘烘的,抱着偷懒的心情,约了三五好友,前往南山茶场。

    “南山”是我们奉化的地理标志,其主峰海拔800米左右,为奉化西南腹地高峰之一,上个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在南山开发了茶场,总面积约1000亩左右,这茶场是属于高山茶园,青葱翠绿的茶树连绵数个山头,别有一番景致。茶场最高处距离南山主峰大约有百米之距,南山峰顶视野开阔,极目俯瞰,群山逶迤,八方景色,尽收眼底,南山茶场周边没有村庄,人迹罕至,山下最近的杨家堰村也在山下4公里外。然而南山独特的生态环境,却造就了南山茶场的一碧万顷。

    关于这南山茶场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还是一片荒芜的野山,并没有如此多的茶叶。有一天,弥勒佛来大雷山游玩,路过南山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妇人晕倒在路边。弥勒佛慈悲为怀,他驾云而下救起了老妇人,见她昏迷不醒,便在路边的一棵树上摘了几片叶子喂给她吃,叶子清香宜人,没过多久,老妇人就醒了过来,弥勒佛也驾云而去。为感谢弥勒佛的救命之恩,老妇人就在南山开荒种植这种树,并交代子子孙孙都守在这里,慢慢地,南山就从一座野山发展成了茶山。

    印象中,几乎所有的茶场是梯田型的,这里也不例外,种茶树的地方被人拾掇得干干净净,整齐排列。现在不是采茶的季节,茶园里一片安静,风中飘过一缕一丝若有若无的茶香,静静地站着,看着空中慢慢涌动的云,望着那碧蓝的天空,思绪随风飘过山去,去探寻山那边的风景。

    踱上最高处,满心都是欣喜。席地而坐,就着蓝色的天,黄色的土,还有360度的环绕绿色。我们常说的旅行,总是“在路上”,匆匆掠过不一样的风景,却很少停下来,忘记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此刻,把心灵完全放空,只静静感受。

    小时候我常跟母亲去茶场采茶,茶场里还有许多跟母亲差不多年纪的阿嫂们,她们分散在茶园里的各个角落,用灵活的双手采摘那一片片刚冒出嫩芽尖儿的新茶,欢声笑语不断,偶尔还会有人唱一曲采茶曲。那时候我的个头还没有茶树高,背着个小竹篓跟在母亲身后,两只小手信手拈来,一抓一大把的茶叶放进竹篓里。采茶是采摘那些刚出芽的嫩叶,而我往往会抓回一大把老叶,这些叶子根本就不能用,因此与其说母亲是让我来帮忙,还不如说是找点事让我打发时间罢了。对于孩童来说,哪里都可以是他们的游乐场,跟着母亲在茶场采茶其实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年龄一般大的孩子在茶场里穿梭,如鱼得水,玩累了就倒在一片杂草丛里,吃几片家里带来充饥的饼干。有些大点的孩子就是正经干活,但这也仅限于女孩子,男孩子都是来玩的,好好干活的基本上不多,除开那些村里被公认的懂事的“别人家的孩子”。

    种茶、采青、晾青、炒青、揉青、烘干,传统的制茶流程,将对温度、干湿度等的严格把控代代相传,在这里,一年四季似乎都在与茶叶进行着一场蜕变过程的对话。在茶场主人方谷龙的盛情邀请下,不懂茶的我品了品这里生产的曲毫茶叶。方谷龙告诉我们,“曲毫”名字颇有意味,两字得名于屈原楚辞《悲回风》句:“荼荠不同亩,曲毫幽而独芳”。走进布置雅致的茶室,耳边响起轻柔的禅乐,时间就好像慢了下来。细细聆听主人讲解曲毫茶冲泡过程,看茶叶在滚烫的热水中舒展开来,先呷一口,再闻茶香,配一块茶点,舒缓半个下午。曲毫茶叶外形蟠曲,绿翠清香,滋味纯爽,冲泡起来更是清香持久。如此好茶,却被我这样一个粗人牛饮“糟蹋”了,颇感自责。

    在产茶制茶的同时,这里也着手打造最美茶园,投入巨资建造了曲毫云顶茶楼、民宿体验等,几幢仿古建筑矗立在茶园中,青石黑瓦白墙红砖,显眼却不突兀。掬一捧南山茶园的土壤,着实与别处不同,高山上土壤常年被云雾环绕,滋养出芬芳扑鼻的奉化曲毫。“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恍惚间仿佛听见了采茶女甜且随意的歌声,细细辨别,原来是不远处茶农用手机播放着《采茶舞曲》,倒也和这茶园风光相得益彰。

    不知不觉间,陪伴着深深浅浅的绿叶,时间就到了傍晚,风凉凉地带走了一身的疲惫,太阳偏西,正要启程回家,一轮夕阳红红地挂在南山顶上,茶园披上一道红霞,露出了一张羞涩的脸。等晚霞飘远,暮色来袭,茶园在云海里睡了,生怕惊扰茶树的安眠,于是,悄悄地离开茶园。告别南山,仿佛在茶香氤氲里,做了一个茶园人的梦。

    小名片:

    南山茶场距离奉化城区西南约16公里,为奉化西南腹地高峰之一,这里属于山顶茶园,视野开阔,天然无污染,现发展“奉茶”品牌,在高山云雾的宜茶环境下生产的奉化曲毫,绿翠清香,滋味纯爽,回味甘美。近年来,茶场投资180余万元,浇筑了4.5公里上山公路,投资500余万元新建了茶园自己的客栈,同时周边种植广玉兰、红豆杉、桂花、樱花等观赏性植物,配合大雷山古道及周边古村落景点,探索发展新的综合性生态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