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湿地 马头墙耸立百年 鸟瞰马头村 老房子一园沧桑 东贝 王于奎/文 樊建威/摄 在象山港北岸海滨,有一座千年古村——裘村镇马头村。它由马头、里城两个自然村组成。“一脉递银岗鹰岩迎日顾,双溪环玉带银水携江回”,这是一副刻在裘村镇菱潭山望海亭上的对联,巧妙点出了该村地势的形胜之妙,称赞了选址建村者的先见之明,可谓仁智选址。因为它背倚银山,(银山古称堇山《越绝书》记载,夏时曾有“堇子国”,堇加邑成鄞,古时鄞县县治白杜,鄞县的故事就从这座山讲起),三面环山,东南面临象山港,村庄及周围的近千亩田畴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源自银山东南两个山谷的银峰溪、洗脚溪分别在村东村西流经,水系纵横,地下水丰沛,池潭棋布,堪称“银水龙盘”。白虎首山,形如飞天凤凰,取名凤凰山,如伏虎守卫,实乃“凤山虎踞”,使马头成为龙凤匹配、虎踞龙盘的形胜之地。 村东有号称十八罗裙的连绵群山,且辟有“补天岭”“交鸟青鸟岭”“小湾塘岭”,如旗杆撑着挥舞的战旗。村中池潭犹如一只只擂鸣的战鼓,又构造了“左旗右鼓,人才文武”的形胜。村西紧挨居舍的3座连亘千米的小山和村后隆庆庵旁的台山犹如驱邪镇财的貔貅,卫护着马头这块物华天宝。 马头又叫交鸟青鸟,自古两名。何谓交鸟青鸟?因之地处海滨泽国,又多山林,交鸟青鸟聚居。交鸟青鸟是古代一种漂亮吉祥的水鸟,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汉代的司马相如、唐代的杜甫至清代的许多诗人把它写进自己的诗文中。马是忠勇吉祥的动物,无论战斗、生产、生活都是人们的好伙伴。“马首是瞻”“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等词语彰显对马的青睐。因此,先祖又把村南如马之首的青龙首山称为“马头山”,那里的大山岩叫做马头岩,又给村名定为马头,后来又把马头山作为村子周围山的总称,有万马奔腾之意。 马头村历史悠久,台州三门县海游镇《窦川园里陈氏宗谱》记载:“唐末天佑二年(905年)陈姓怀珙公从福建长溪徙奉化之交鸟青鸟”,在这里立族建村。后来又在宋天圣五年(1027年)怀珙公二哥的三世大府君和大宋南迁(1127年)前后,陈承吉公分别从窦川园和剡源三石村徙奉化之小交鸟青鸟。这三支陈氏先祖都是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陈邕的后裔,迄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马头以陈姓立族最早,也曾被称为陈村,是奉东陈氏大族。清康熙年间,叶姓由鄞县胡家坟(现在新叶),王姓在乾隆年间由鄞县甲村,黄姓在嘉庆年间由鄞县石桥搬迁来。形成村中4个大的姓氏,以后又陆续迁来20多个姓氏,合居一村,善邻修睦共同建设家园。 其实马头村有“前有打石陈,后有朱吴杨”的传说,好多地名都冠以明显的姓氏,如杨家井、吴家庵、朱家园外、卢家碶、黄夹岙、顾夹岙等,说明各姓前人都曾在马头居住,至于何时迁来,什么时候离去,都无从考证。 由于地处海滨,土地肥沃广袤、山林茂密、低山缓坡和水产品多且美味,自建村以来,经济殷实,因此自然看重耕读传家,重视教育,并且在长期的渔樵耕读生活中培育了勤劳勇敢、淳朴厚道、孝悌仁爱、善邻和睦和崇学向上的村风,使学者能人辈出。 近代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以来,马头村出了几十名学者教授、专家博士,曾被誉为“教授村”。民国时期又出了两位中将、两位少将和多个校尉级军官,因此又有“民国将军村”之称。如陆军中将陈大焯、陈宗璀,陆军少将陈宗罂、陈宗棠等,使马头陈姓成为代有闻人、名贤荟萃的奉东望族。又有近100名中小学教师,也称得上教师村。 “卵石路,石板道,青砖黛瓦马头墙。檐廊滴水饰瓦档,鳞次栉比皆楼房。石条槛框高门头,飞檐翘角气势昂。文字花草显底蕴,耐看沉思堪品赏。雕花梁托檐廊阔,精工细作花格窗。天井布落在四方,石板铺砌雅又爽。门庭朝路开大门,出入方便盗贼防。明清风格建筑群,家族民居尽风光。”这段顺口溜彰显了马头古建筑的风貌。村内现仍保留着一大批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群,如义门堂、酒坊阊门、下仓屋、老后头园等。 近年来,马头村积极打造“水墨马头”,正着手修缮古宅旧居,与旅游公司开发商联系,复活老房子搞民宿,逐步把历史遗存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建成马头景区,并争取明年初完成村史馆的建设,作为马头村经济发展新的切入点和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村两委会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并鼓励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社会得到极大发展,村庄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村两委会勤政廉政,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呈现了一派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生机勃勃的景象。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宁波市级生态村”“宁波市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宁波市五好党组织”“宁波市六有关工委”“宁波市科技示范村”“第三批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