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1版

    踏实肯干

    认真完成天气预测报任务

    虽然大学学的是应用气象专业,但入职后俞芳芳才发现,肚子里的那些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当时有前辈告诉我,想当好一名天气预报员,需积累10年工作经验,才能对本地气候特点有深刻了解。”俞芳芳说,为此每次遇到重要的天气过程,她都会及时记录,随后对比分析数据,从而积累经验。此外她也会时常阅览本领域的期刊论文,及时掌握最新气象研究知识。

    区气象台预报员24小时轮流值班,百余平方米工作场地摆放着近20台电脑,值班人员要完成一天四次定时天气预报和一天三次观测发报,同时要时刻关注各个监控、雷达和窗外天气变化。如果遇到汛期或恶劣天气,观测频率要随之加密,有时忙起来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工作后第一个春节,恰逢遇上雨雪冰冻天气,年三十那天,俞芳芳一个人守在气象台值班室里。听着窗外鞭炮响声,孤单的情绪慢慢蔓延,特别是接到父母打来的慰问电话时,差一点掉下眼泪。“那是第一次没和父母一块过年三十,后来也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模式。”俞芳芳说。

    业精于勤,时刻打磨工作能力

    “我不想放过任何一次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即使不是我值班,也争取到场,与前辈一起分析天气形势,积累更多预报经验。”业务能力上的不断打磨,让工作越发游刃有余。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宁波市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上,俞芳芳脱颖而出获得全能第一,奉化区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二,这也是区气象台历年来最好成绩。

    天道酬勤。俞芳芳参与撰写的多篇文章在国内期刊杂志发表,其中《2014年夏末长江中下游阴雨寡照天气分析》发表于《中国农学通报》上,另一篇《大棚草莓气象保障系统研究》则在第三届全国农业与气象论坛上进行讨论交流。此外俞芳芳还先后参与6个科研项目,目前部分项目成果已投入业务使用。

    团队协作,在工作中相互帮助

    俞芳芳认为,台内“传帮带”工作方法和“学比赶超”工作氛围,让她快速成长。目前台内预测报团队共有5名成员,其中3名为90后。作为一支年轻的团队,他们努力缩短工作经验上的短板,提高团队整体能力。今年俞芳芳和团队成员通过气象大数据分析,在宁波全市首发《气候舒适度监测分析》《空气清新度监测分析》《植被生态质量监测分析》3份报告,助力奉化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此外他们还在今年完成一个省级科技项目和一个市级气象科技项目。

    “我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帮助,我也会把这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俞芳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