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天的消暑神器 怎能少得了一碗木莲冻?

    红糖木莲冻

    “七月的风懒懒的,连云都变热热的,不久后天闷闷的……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夏天是什么?是懒懒的风?是热热的云?还是闷闷的雨?奉城的夏天,多是闷热而漫长的。苦夏之中,也有几分清凉,空调、风扇、冰淇淋、绿豆汤、棒冰、水果杯、西米露……轮番上阵,然而最让人倾心的,是记忆里那一碗冰凉爽口的木莲冻。

    􀴁记者 李露

    装碗

    ■无从考究的木莲冻

    江浙一带的夏天,很常见一种叫做木莲冻的小吃。它样子看起来像凉粉,或是果冻,却又晶莹剔透和稀薄。夏日的夜晚,路边会有专门卖木莲冻的商贩小车,旁边竖一块写上字的木板,行人路过买一碗吃下,冰凉的口感混着清爽的薄荷味儿,最是解暑。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一直以为木莲冻叫“茉莉冻”,因为在方言里“茉莉”和“木莲”同音。那时我还以为这冷饮的名字起得浪漫,以茉莉命名,肯定是因为木莲冻清新凉爽,与茉莉花香有异曲同工之妙。直到后来有次跟着同事去莼湖鸿屿村采访,偶遇三两枝木莲爬墙而出,才知晓一直都误会了,木莲冻并不是“茉莉冻”。

    木莲冻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恐怕已经无从考究。只知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样的果实……”莲房中的木莲籽,正是制作木莲冻的主要材料。

    木莲是一种藤本植物,学名“薜荔”。生长旺盛的时候可以爬满整面墙壁,又称“凉粉果”“鬼馒头”等。它的叶子呈椭圆形,厚实,叶背有好看的网格状花纹,和无花果很像。常匍伏生于矮墙,或攀援在高坡及树枝上,四季开花,但因雌雄异株,雄株结出的果实扁平而没有重量,只有雌株可以结出饱满的薜荔果,用来做美味的木莲冻。

    ■记忆深处的木莲冻

    小时候放学,最期待见到的就是校门口卖木莲冻的大婶。在美味木莲冻的驱动下,年幼的我们因此学会了“听音辨声”。临放学的那节课,身体端正地坐在课堂上,听着课堂知识的同时,总不忘竖起耳朵,听一听墙外有没有木莲冻大婶自行车的铃声?

    木莲冻大婶不常来,出现也没规律,只是每回出现的时候,都会骑一辆自行车,后座上挂着两个铝铅筒,一只装着晶莹剔透的木莲冻,一只放着白色的粗瓷碗。刚开始的时候,车旁还会竖一块木板,歪歪扭扭地写着“木莲冻”三个字,后来来惯了以后,索性也就不带这块牌子了。

    如果听到了木莲冻大婶自行车的铃声,那么放学铃声一响,便有成群结队的孩子冲门而出,直奔她而去。车旁的小板凳上架着大花的搪瓷面盆,上面覆盖一整块的纱布,里面是像龟苓膏一样的木莲冻,晶莹剔透,颤颤悠悠的。只要5毛钱,热情的大婶就会盛上一碗透明见底的木莲冻,迅速用扎洞的塑料瓶挤出些许薄荷糖水撒在上面,稍微搅拌,递到你的面前。人就站在太阳底下,连舀带喝的,嗖嗖没几下子,碗就见底了,心却一下子透凉清爽起来。

    ■传统做法的木莲冻

    寻寻觅觅,通过好几个校友的辗转问询,终于打听到了木莲冻大婶的住处。大婶叫李飞叶,今年56岁,早在5年前,就不做木莲冻的生意了。“赚不了钱,年纪也大了,现在我偶尔会给孙子们做一些吃吃,家里还有些木莲子,如果你要吃,我可以给你们做一些尝尝。”

    为了保留最自然最质朴的口感,李飞叶一直采用最原始的手法进行制作。她说,做传统木莲冻,除了要用木莲籽,还要用刚打上来的井水。只是如今地下水污染严重,即使是在农村,也打不到干净的井水,所以李飞叶一般用矿泉水替代。

    将晒好的木莲籽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浸入一盆冰凉的白开水中,随后用手反复搓揉挤压,手工揉捏挤出植物果胶,然后用中华牙膏凝固成冻,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就是冰冰凉凉的木莲冻了。

    一小时后,从冰箱里取出刚才做好的木莲冻。只见木莲冻已经凝固成一大块,颜色微黄,质地剔透,完全没有如今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寡白和甜腻。它像果冻般柔嫩,但又比果冻结实不少,不用力戳不破。撒上些许李飞叶自制的薄荷糖水,舀一口进嘴,绝对比汽水更沁爽,还自带一股薄荷的清香。

    李飞叶说,木莲冻若是戳不破,那就说明成功了。早年生意好的时候,她一天能卖出2铅桶木莲冻,也会有特地从其他地方赶来的顾客,只为吃一碗她沿袭古法做出来的传统木莲冻。“木莲冻会不会凝结成冻,就看材料的成分、数量和时间有没有把握好。具体的我也说不清,只能说靠手范。”李飞叶的语气里透着一股浓浓的骄傲。

    木莲籽

    搓揉果胶

    放凝固剂

    凝固成冻

    撒薄荷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