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古诗人:四人行

    􀴁原杰

    众所周知,有迹可循的奉化诗歌创作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么,在数以千计的诗人中,谁最为杰出或者优秀?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也不够科学,因为杰出诗人总是独领风骚,各有所长。那就退而求其次,把难分伯仲的几位顶尖诗人一起排列出来。他们是同处宋代的林逋、王周、楼钥与陈著。

    四人中,林逋的名气无疑最大,也最为我们所熟知。林逋(968-1028),字君复,裘村镇黄贤村,即故黄公大里人。父早亡,性孤傲,喜山水。及长,漫游江淮,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经年不仕,也不婚娶,时人称“梅妻鹤子”。宋天圣六年卒,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四卷,《补遗》一卷。另据黄贤村老人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尚有林氏族亲清明时节上杭州孤山扫墓。

    和靖先生是我国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跟他的前辈黄公一样,为隐逸诗的杰出代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以梅花诗彪炳诗坛,可研读后,觉得现存330首诗词皆为珠玑。深入说,其诗骨骼清奇,带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其中十几首关于回归故乡题材的诗,则情真意切,优美动人,仿佛又从仙界回到了温暖人间:“酒酣相向坐,别泪湿吟衣。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归。乱尘终古在,长瀑倚云飞。明日重携手,前期易得违”。(《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

    如果说,林逋是隐逸诗的代表,那么稍后的王周则是山水诗的代表。王周是可以与苏轼、王安石、梅尧臣等齐驱并驾的宋代大诗人,可所知人却不多,而且长期被误认为是唐五代人,(《全唐诗》765卷辑有他的诗作)。其实,王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乾兴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庆历八年(1048)知明州。皇佑四年(1052)致仕,归荆南。著有《王周诗集》。现存诗61首。

    清贺裳认为王周诗最难选。升庵称其“嘉陵江水色,一带柔蓝碧。天女瑟瑟衣,风梭晚来织。”高廷礼取其“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潇潇古驿中。”周伯弼取其“雨苔生古壁,雪雀聚寒林”。锺、谭取《志峡船具诗》。“余(贺裳)意《船具》诚属奇观,但悉取之则嫌于数见不解,节取之又嫌其制不备,即锺、谭已不能不抱憾于斯二者矣”(贺裳《载酒园诗话》)。

    最能体现其创作风格与艺术风格的当属《志峡船具诗》四首,其中尤以《戙》最为耀眼:“箭飞峡中水,锯立峡中石。峡与水为隘,水与石相击。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苍黄徒尔为,倏忽何可测。篙之小难制,戙之独有力。猗嗟戙之为,彬彬坚且直。有如用武人,森森矗戈戟。有如敢言士,落落吐胸臆。拯危居坦夷,济险免兢惕。志彼哲匠心,俾其来者识。”……诗惊心动魄,而又寓以深意,让人充分领略诗人的智慧与才情。

    第三位楼钥(1137-1213),字大防,号攻媿主人,世居奉川之舍墟村。莼湖镇《太清寺志》载:“钥常读书太清西梅斋。”隆兴元年(1163)进士,初任教官,后调温州教授。光宗继位,提升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继迁给事中。后告老归家,家居13年,读书授徒。韩侂胄被诛后,楼钥又起用为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卒赠少师,谥宣献。著有《攻媿集》120卷。

    攻媿主人以文名与凛然正气闻名南宋文坛。其创作随着阅历与心态不断变化,呈现出雄健豪旷、平淡自然、禅意隽永、俚趣活脱等不同艺术特色,展现多元化之魅力。如其代表作之一的《大龙湫》,通过变换角度描写瀑布的雄奇壮丽。先由耳闻:“万众赞扬同一舌。”再由眼见:“矩罗宴坐看不厌。”然后扣住瀑布飞速降落的特征加以描绘,最后运用想象追叙暴雨后的奇观壮景……这种富于变化的写法,无疑增加了景物的立体感、神秘感。

    最后一位陈著(1214-1297),乳名必大,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老,世居溪口镇三石村。宋宝佑四年(1256)进士。四年,出知嘉兴县。后以监察御史知台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著有《本堂集》九十四卷。

    本堂先生虽然交流不及上面三位广泛,名气也要小一些。但他在奉化古诗人中存诗最多,共计1360首,位列我国古诗人第19!有别于林逋、王周与楼钥,由于身处动乱年代,生活不安定,长期奔走、避难乡间,其诗多为接地气的乡土诗。“家贫自盍勤多种,岁晚何当饱一收。”“山蕨如拳未有筋,溪鱼子腹不生鳞。”……返璞归真,已入化境——尽管诗中挑不出如木秀于林般之警言,却发现句句都恰到好处。如果说,诗是一种提纯,在提纯语言的过程中也在提纯我们的经验和不可言说的神秘意识,那么本堂先生诗便是最好的例证。

    其《村景四首》,该为描写乡村角色与农事的绝笔,少有人能比肩及超越:“南陌耕云脉脉,东风吹雨斜斜。流水满村春事,炊烟隔岸人家。(春)”“田舍灌苗戽水,店家汲水施浆。稚子清溪浴午,老樵绿树休凉。(夏)”“风生老树飞叶,雨过残云带霞。禾场牛卧落日,渔村鸦起平沙。(秋)”“雪霁山屏可画,风高雁字难书。访梅桥断呼渡,芟麦天寒倚锄。(冬)”

    总之,上述四位诗人,虽处同一时代,可由于经历、观念等不同,带来风格的迥异,或冰清玉洁、静谧迷人;或激情奔放、摇曳多姿;或纯朴芳香、鲜活清新……共同构成了奉化古代诗歌创作的一座座高峰,让后人敬仰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