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玮 陈一琼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再现生活事件和社会事件,及不同角色身份的互换而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在角色扮演及与同伴互动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在真实与假装的情境转换中,幼儿练习着自然人向自然人的转化,逐步实现其社会化。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重要途径。 为促进幼儿深度的社会学习,幼儿园利用空间优势创设了户外混龄角色游戏区“吧吧城”。“医吧医吧”是“吧吧城”的其中一项内容,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医院里的各种角色,并在互动中促进幼儿的角色理解与交往互动能力,也帮助幼儿建立对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爱之心。 本文从“医吧医吧”幼儿游戏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促进幼儿游戏互动水平提升的思路与策略。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互动的关键经验 影响幼儿游戏互动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呢?综合各类研究我们发现,影响幼儿角色游戏互动的关键经验主要有利用环境材料进行互动的经验、幼儿角色意识与角色经验与幼儿交往互动的能力。 1.利用环境材料进行游戏互动的经验。适宜的环境材料是诱发幼儿进行良好游戏互动的首要因素。在“医吧医吧”中,“吊盐水”一直深受孩子的喜爱。小病人看着小护士绑止血带、扎针,内心好奇、激动;小护士操作着各种医疗用品,救治病人,充满了自信和自豪感。 2.幼儿角色意识与角色经验。角色意识与角色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能否进行良好互动的意识和经验保障。 幼儿角色游戏互动经验发展的阶段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互动经验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与材料互动为主的阶段;有初步的角色意识,但角色职责不清晰,角色行为不稳定;角色意识明确,且能与同伴进行角色间的互动。 助推幼儿角色游戏互动经验的策略 1.创设适宜游戏环境,搭建幼儿互动平台。 ①从幼儿的视角创设游戏环境,增进幼儿利用游戏材料的能力。游戏环境的创设是支持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模仿、想象和创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创设“医吧医吧”角色游戏环境时,以幼儿的视角和他们的标准来创设医吧医吧游戏环境。药品清单上繁多而陌生的药名,幼儿用图画的形式来方便记录和标识,例如止泻药:大便拜拜了;牛黄解毒片:灭火了等等。 ②精选角色材料,激发幼儿的互动意识。幼儿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寻觅和探索。多而不杂、有层次性的角色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互动意识,为同伴的互动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一些废旧的成品和半成品来充当游戏材料。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无形中促进幼儿的互动,幼儿也就是这样在与物与人的互动中不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不断成长。 2.丰富角色认知、强化角色意识,增进游戏互动 ①利用家园社区资源丰富幼儿角色认知。“医吧医吧”混龄角色游戏是幼儿模仿现实医院生活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不断通过对医生看病、护士打针、医护人员配药等现实生活情节的模仿,丰富认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在“医吧医吧”混龄角色游戏开展之前,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丰富幼儿对医院的认识和医患之间的关系,如:中大班幼儿组织实地参观松岙镇卫生院,初步了解医院常见的几个科室和各个岗位的职责与行为表现的特点;同时开展了“护牙行动”,邀请卫生院医生来幼儿园讲解护牙知识,让幼儿逐步获得相关经验,为后续开展游戏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发动家长,引导家长利用看病、体检等时间,观察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护士又是怎样给病人打针的,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在家庭中获得更为广泛的生活经验。 ②强化角色意识,增加幼儿的互动频率。孩子们的互动是围着自己的角色展开的,而且强烈的角色意识能让幼儿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互动频率持久的话,那么幼儿的游戏水平、社会发展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3.丰富跨区活动,注重异龄搭配,提升幼儿互动水平。 ①丰富跨区活动,扩大幼儿的互动范围。在户外混龄角色游戏中,各区域之间的联动活动,扩大幼儿的互动范围,如医生定期外出就诊,其他区域老师及时配合;可以和其他活动互相合作,帮助小医生运送病人,把医院的固定场所变成流动的医院;可以定期免费体检。这些跨区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同时幼儿间的互动范围变广了,幼儿的互动机会也就变多了。 ②注重异龄搭配,提升幼儿的互动水平。在混龄游戏中可以看到,小班孩子在观察、模仿、询问中大班的孩子,中大班孩子也一直在示范、指导小班幼儿。很多时候,孩子们的互相学习或许会比在成人那学到的多得多。互动能力弱的孩子和互动能力强的孩子一起游戏,可以促进两者的互动,提升两者的互动水平。 同时在混龄游戏中还可以看出同伴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可以让同伴间的互动变得更有深度,从而在原有的水平上更进一步。 作者戴玉玮系江滨幼儿园教师、陈一琼系松岙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