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鑫星 通讯员 应伟健 “6:50-6:55,传统文化课;7:00-7:30,音乐理疗课;8:20-8:55,法制宣传课……”你是否觉得这是某所学校的日常课程表,课程充实而又丰富,但这其实是奉化看守所专门为在押人员安排的课程表。2016年以来,奉化看守所作为宁波监管场所试点单位,以上好“八堂课”为载体,推行在押人员“校园化”教育管理新模式,全面实现羁押管理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据统计,2016年、2017年奉化看守所在押人员打架事件同比分别下降39%、19%,有多位在押人员内心受到感召,或主动坦白,或提供线索帮助破案。 看守所里的转变:从单一化管理到多元化管理转变 军事化训练、“我说你听”式管教……曾经,看守所的日常管理更多的注重安全性,以及灌输式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在押人员除军事训练外,更多的是在监室里反省。 “2016年起,宁波监管对全市监管场所提出“军事化、校园化、医院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其中校园化难度很大,却没有一个好的操作模式。对在押人员的教育,有利于监所的安全、规范以及减少重复犯罪,促进平安社会建设。从2016年底开始,奉化看守所开始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八堂课”教育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监室氛围不断提高,管理不断规范,上级也相当肯定。”奉化看守所副所长唐武军告诉记者。 转变显而易见,“安全为重”变为“安全感化并重”。奉化看守所树立“管人先管思想”的理念,将“校园化”教育作为减少违规,促进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全所上下开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打造教育工作先行者”主题大讨论,人人谈看法、提建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成立了由所长为组长的“校园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教育项目化、时间节点化、包监责任化、研商常态化。 “单一灌输”变为“多样教育并行”。以往“我说你听”单一粗放灌输的教育方式,变成了以改造在押人员“三观”为主攻点,从“看、听、说、读、写”多角度、全方位打造多种形式、多种体验的立体化教育体系,并配套建立教材甄选、课程安排、互动交流、图书借阅、氛围营造等一整套“校园化”教育工作制度标准,完善搭建覆盖全监所的电教系统、搭建访谈录播室,主动对接区图书馆,丰富监所图书支撑课堂教学。 “程式化管理”变为“攻心走心并举”。为提升管教民警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奉化看守所结合党员民警“智慧树”读书活动,要求管教民警每月读一本书。落实每周夜学制度,所长带头、民警轮流上台授课,分享心理学、国学等读书心得,交流教育技巧心得,提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看守所里的课程:各有深意的“八堂课” 奉化看守所每周按照实际情况为在押人员安排全新的课程表。在7月9日-7月15日的课程表上,记者看到,课程安排从早上6点50分到晚上8点40分,从周一到周日,有传统文化、音乐理疗、法制宣传、军事化训练、读书阅览、观看爱国主义题材连续剧在内的八种课程。 而这八堂课可不是随随便便选的,每一堂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法制宣传课”,通过播放央视等权威媒体的法制节目,以全国各地监狱服刑人员犯罪内心忏悔和真实案例为鲜活教材,辅以法律条文解释,强烈警醒在押人员,认清犯罪危害,提高守法意识。“音乐理疗课”,是在每日就餐时段播放轻音乐,缓解在押人员紧张、焦虑、抑郁情绪,稳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激发美好生活向往。“传统文化课”,以传统文化教育视频,灌输正能量;精心挑选、统一制作“九条”传统文化标语,张贴在每个监室墙上,早晚诵读,时时警醒;分发“每日一学”纸质读物,组织学习、念诵、讨论,促使入心入脑…… 还有让在押人员了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事政治课”;增添知识面,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图书阅览课”;按照心理评估等级一对一或一对多开展的“心理辅导课”;让每月综合评定悔罪认罪态度表现好的在押人员现身说法,以此互相感化的“现身说法课”;在押人员睡前围绕相关主题,总结当日学习、感悟情况,依次发言讨论的“学习交流课”。 “以前的管理,更多的是军事化管理,除日常训练外,在押人员多在监室里静坐,方式比较单一,通过校园化管理后,在押人员的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素质得到了提升。”一名管教民警说道。 看守所里的成效:主动坦白多了、配合破案多了、监所更安全了 通过一年半的努力,管教民警发现,在押人员由内到外发生了改变,“他们主动服从管理,配合案件诉讼,打架断崖式减少,民警有时间有精力在重要工作上下功夫,又反过来加强了监室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在押人员道德、法制观念改变巨大,悔罪氛围明显增强,真正起到改正观念、治病救人的作用。”唐武军说道。 去年7月31日,兰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羁押在奉化看守所。虽有一定证据,但警方一直得不到兰某的真实口供。办案人员多次对他讯问,他一口咬定被害人是因意外失足死亡,严重影响案件的侦破进度。管教民警迅速跟进,从多方入手对他耐心教育。起初,兰某依旧咬定自己的口供,不愿意说出真相。在经历2个多月的教育后,兰某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主动向管教民警坦白了案件发生的全过程,承认是自己伤害了被害人,案件得以及时结案。兰某说:“自从来到看守所,管教民警不厌其烦地开导,以及看了日常的教育片,知道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这样才能无愧于家人和社会。自己犯的错一定要自己承担,如果有机会回到社会,一定改过自新。” 校园化管理以来,教育感化效果明显。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彭某,作案后对生活感到绝望企图自杀,经过管教民警耐心教育,彭某现在积极配合日常学习管理,并且从内心深处忏悔,主动写下近千字长文向被害人家属谢罪;95后死刑犯肖某,有感于管教民警对他的关怀照顾,用废旧杂志报纸折叠数千个三角板,拼接成10余个笔筒,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管教民警,被中新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检举揭发更加自觉。2017年以来,在押人员提供各类案件线索20余条,协助区公安分局打掉犯罪团伙2个,查清、移诉各类犯罪嫌疑人12名。在押人员李某在校园化教育的感召下,主动交代一起两年前的电动自行车碰瓷案线索,协助破获奉化城区多起碰瓷诈骗案件,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监所安全更加牢固。推行“校园化”教育新模式以来,在押人员每日生活充实,主动接受法律审判心态平稳,明事理讲道理与人为和意识不断增强,监室矛盾纠纷大幅下降,监所秩序提升明显,监所更加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