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好当下

    􀴁蓝海味

    前段时间摔了一跤,两只脚都蹭破了点皮,右脚稍微严重些,更为严重的是,右边脸颊也蹭破了皮,真的是“破相”了。

    顶着一张破相的脸,面对世人,还是需要勇气的。首先,熟悉的稍微熟悉的总会关切地询问原因,很多还想当然地猜测是不是骑着电瓶车时跌倒了。我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是我走路不小心摔倒了。”说话时神情含笑,自我批评态度尚可。关怀者往往都会来一句亲切的责备:“这么不小心!”有的还会补充一句:“怎么像小孩一样!”那往往都是关系比较好的,我也往往低头作自责状:“是我太粗心了!”接下来,关怀继续,往往会提出若干建议,如劝我应该绝对呵护“脸皮”,万万不可轻视,可以涂芦荟、祛疤药膏之类,不要晒太阳以防增加黑色素等等,深深地感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温暖。觉得被人关怀被人重视的感觉真的不错,尽管也许得经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当然,也很惭愧,尤其是当面对那些格外心疼的眼神时,内疚愈深。

    因为摔跤,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追溯根源,无非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当然是存在的。那一天是8月31日,在宁波饭店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展”培训。走出大门时,一边和同行的邬老师感慨医学专家讲课的干净利落,一边抬头寻找载我们来的姜老师的车子。一不小心,脚触碰到减速带,身体失衡,先是脚落地,然后头也缓缓落地。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自然。不过,自我感觉在狼狈中起身还是比较迅速的,邬老师被我吓得花容失色,却还不忘关怀备至。当时的我拍拍连衣裙,一连说了几声:“没事!没事!”其实,还真的是出事了,出了点小小的又不能忽略不计的事。

    接下来的几天培训恨不得“半抱琵琶半遮面”,不过勇敢的我还是没戴口罩面纱面具之类,坚决是一张受伤的“素面”。最难堪的是与孩子们的见面。9月1日报名那天因为去培训请假了,9月3日学校上班,孩子们纷纷询问我的伤情,一双双小眼睛里都写满了问候和关心。一番解释,一番自责,然后希望他们以此为教训,走路一定要小心。孩子们纷纷点头。我受伤的经历,作为一次安全教育的契机,对孩子们来说应该记忆犹深吧!这样一想,受伤也有那么一丁点用处喽。

    很多偶然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些必然。反思本次摔跤,也与我平时的习惯有关。平时我走路行事也常常毛毛躁躁,大大咧咧,还常常会“一心两用”。自认为追求效率,其实在质量上,或者在周到上,总是差了那么一截。

    家里是幺女,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宠爱,从小在家里就无需很能干,很周到,自有父母兄姐可以助我。遇到老公大江后,他又比较细心比较呵护,结婚20年,好像真的做到了20年如一日。走路,经常只需跟着他。做事,很多也可以交给他。小江渐渐长大,也已经知道在某些时候给我力量,在某些时候给我指引方向。就拿走路来说,我偶尔会因为没有抬头而没有发现红绿灯,继续直愣愣地行走。于是乎,小江学会了在一些时候及时拉住我的手,然后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

    回顾以前走过的路,从小到大,仿佛比别人更容易摔跤。

    小时候,记不清是几岁了,应该很小,有一次在家门口院子的小沟里摔跤,额头受伤。具体经过忘了,只记得血流得不少。现在走路行事比较会犯迷糊,我怀疑是不是那次摔跤留下的后遗症。

    师范读书时也扭伤过。那时坚持带病上学,同宿舍的同学轮流背我上楼下楼,特别感激。尤其感激935班的黄芝亚,个子比我小,背我的次数却最多。周末回家,车子停在车站,父亲来背我回家。记忆里小时候在村里的大礼堂看戏看电影后睡着了,父亲就会背我回家。小时候觉得父亲的背是那么宽厚那么有力。因为扭伤,17岁的我又一次享受父亲背我的感觉了。那时父亲50多岁了,17岁的我也重了,父亲的脚步不再轻松,但他还是没有停歇,一步一步把我背到了家里。只要需要,父母兄姐,永远都是我的依靠。家,永远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记得在乡村教书时,食堂出来的路是下坡,也好几次摔倒过,还好都没怎么受伤。五年级学生毕业考后,我又一次扭伤了,现在已经忘记了扭伤的具体原因。只记得一个画面,休学式那天我下车后,所有孩子们都等在我下车的地方,看到我后一拥而上,然后簇拥着我,搀扶着我,把我送到学校,又送到二楼的教室。那一群孩子哦,毕业已经20年了,可是那一个唯美的画面还是深深地烙印在我脑海里,每每回忆,都是幸福。

    前几年恰逢高考前夕,从父母家吃好晚饭出来,走台阶时又摔倒了。那一次,把父母大江小江都吓坏了。后来去医疗站,医生用好大的针缝了好几针。为此,那年也没有当高考监考员了,偷得浮生三日闲!

    去年冬日,经常步行上班,权作锻炼。有一天出门前,大江照常叮嘱了一句:“慢慢走,走好!”我暗地里唾弃了一句:“真唠叨”,然后意气奋发地出发了。可惜广平路还没走完,就摔了一跤,幸亏衣服穿得厚,脚没有受伤,手蹭破了一点皮。当晚回家,就跟大江控诉:“乌鸦嘴,害我真摔跤了。”他没有辩驳,只是小心又仔细地检查了我的伤势,然后留下一句“没事就好”,继续做他的事去了。

    走路摔跤,回忆起来还真不只以上例举的。基于种种“光辉”历史,这次“破相”,也真的是偶然中的必然了。不过也好,至少有所悟,也又一次给我敲响了警钟:走好当下!

    走路切忌焦躁,切忌一心两用。如果事急,先学会调节情绪,缓解焦躁,正所谓“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要一心两用,也要分清主次,走路时走好路才是重点,如果需要观望前方,也得确定脚下几步是安全的,再抬头远望。或者,也可以停下脚步,驻足远望,尽情遐思,望够了,想够了,再继续走路。

    走路如此,做人何尝又不是如此。走好当下最重要!无需总是沉迷于缅怀昨日的绚丽,也无需总是执着于编织斑斓的明日。走好当下,有目标有规划,一步一步,不急不躁,脚踏实地。明天能实现目标自然是好的。也许目标尚有距离,但是脚踏实地走路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成长,会有收获。即使目标不能达到,至少脚踏实地努力过了。为了梦想追逐过,播过种子,洒过汗水,就可以少些遗憾。所以,走好当下即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