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教师业务素养提升的思考

——区域内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张建军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校本研修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破解教学疑难、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手段,是改进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品质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建设,增强校本研修的主题意识、教师的主体意识及研修成果的提炼意识,从而更好地推进全区各校校本研修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本研修质量,区教育局于2017年3-4月开展了校本研修学科、学段—学校—区县(市)三级调研,并于4月13日下午召集4个学段9个样本学校召开了“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恳谈会”。9个样本学校均提供了书面的调研材料,并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阶段改进措施进行了交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我区校本研修工作在教师需求、研修内容、研修形式、研修保障及研修监管层面主要存在以下十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动力不足,研修热情不高。

    (二)校本研修内容脱离教学实际,针对性不强。

    (三)校本研修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研修效益不高。

    (四)部分学校办学规模小,教研组学科教师偏少,给校本研修的正常开展带来难度。

    (五)学校校本研修引领者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六)职高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研修的途径。

    (七)校本研修网络平台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八)学校对校本研修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九)校本研修年度考核的相关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十)校本研修的成果物化及实践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三、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五个层面存在的十个方面问题,教科研专家以及各学段、学校的代表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一)激发教师需求。要求学校认真分析本校教师队伍现状,了解不同层级教师对培训的实际需求,以教师的教学实际和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为研修内容构建研修平台,充分挖掘研修资源。同时想方设法转变教师观念,注重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研修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由“被动型研修”向“主动性、参与性研修”转变,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二)解决疑难问题。每所学校每学期都要定下适合本校实际的研修主题,研修主题可以是一学期的,也可以是一学年的,甚至更长的时间,体现研修活动的系列性。教研组研修能够关注热点问题,加强理性思考学习与实践探索,抓住核心概念开展有一定思考的实证研究。同时能够聚焦教育教学中的典型疑难问题,较为深入地开展小课题研究,真正做到研究切口小、立意高、理念新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丰富研修形式。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上课、听课、评课,要努力开拓更多的研修方式。如实验小学搭建“明星教师微讲堂”“跟着特教教语文”“数学相约星期三”三个校本研修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作为研修的主讲展现自己的长板。尔仪小学依据教师成长规律与发展路径,建立两大专业成长平台,即“青鸟学社”(工作未满5年的教师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和“九峰学会”(业务素养优秀的教师组建的学习共同体),设立不同的发展目标有效地激发不同层级团队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积极性。武岭中学通过论坛展示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有效的互动型研修机会;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为新教师和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有效指导;通过“读书活动”和汇报,提高教师学习的动力;通过“师生同考”或其他教学比武,提高年轻教师投入研究教学的热情。

    (四)深化联片研修。针对部分学校办学规模小,教研组学科教师偏少,给校本研修的正常开展带来难度的问题,建议这些学校加强与周边学校及示范学校的合作,通过年轻教师“师徒结对”、骨干教师“易校蹲点”等形式改变小学校、小学科单兵作战的研修状况,充分发挥联片研修的作用。同时学校要主动邀请学科教研员、各级各类名优教师形成专家团队来校指导,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提升队伍素质。随着校本研修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对学校校本研修引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阶段,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要对分管教师培训的副校长、学校中层、教研组长进行分层分类的系列性、专题性培训,给他们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对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能力。

    (六)加强校企合作。针对职高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研修途径的问题,要求职高学校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学校和相关合作企业作为研修主阵地,积极落实校企一体——理实结合的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组织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以研发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和操作技能。

    (七)拓展平台功能。在研修活动中,教师们开展“头脑风暴”,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研修活动后在平台上进行跟帖。我们会发现,有的老师跟帖后,其他老师对他的观点还会形成新的想法或建议,这个时候却不能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建议进修学校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功能,在跟帖下面增加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及时进行交流跟进,进一步提交改进措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八)落实学校责任。建议学校成立由校长室、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教师组成的层级管理研修体系,以师为本,分层实施。把每学期的研修目标进行阶段性分解,让教师带着“任务”参加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动,在开展校本研修“任务驱动”中促使教师高效参与。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注重过程化管理。学校定期检查网络研修平台,认真收交每一次研修作业,对各教研组研修情况及时总结反馈,提出意见或给予表扬,注重研修的落实和过程化管理。

    (九)完善考核细节。一年一度的校本研修考核,主要还是看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亮点,对薄弱的学校的关注和倾斜相对较少。在设计以后的考核时,应更注重发展性评价,从起点看变化,不搞一刀切;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别按城区学校、中心学校、薄弱学校分层考核。考核时间可由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考核时让学校分管副校(园)长共同参与,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考核后评出的校本研修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学校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十)发挥引领作用。在校本研修年度考核后,分学段进行校本研修优秀教研组、优秀学校成果展示,让其他学校的分管副校(园)长、中层领导、教研组长集中观摩、互动研讨、借鉴提升,致力形成“一校一品”的校本研修文化,不断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作者系区教育局副局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