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华 锦屏山,又名青锦山和莲花岩,位于旧县城(城里厢)北百米,系天台山余脉,海拔98米,现为中山公园。明代嘉靖《奉化县志》记:“青锦山,一名青锦岩,一名莲花岩,崭然突起于学宫之后,如屏障然。” 锦屏山南临县城,一条发源于日岭的锦溪(又称北溪)自西向东从山麓下流过,经庆登桥,汇入龙津。南朝宋元嘉年间,乡民浚深并拓宽山麓下一段河流,拦水筑塘,名青锦塘,并筑渠引水灌溉锦屏山东边的西敦畈(今城区惠政西路与锦屏北路相交一带地区,原为水田)。后因年久失修,堤岸损塌,大水泛滥成灾。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新任奉化知县曹澜组织乡民筑堤加固,并在青锦塘上建造青锦桥,方便市民交通。 锦屏山北连乌鸦山,两山间辟有一道石步岭,西接北街、上宋、外应等村,东达塔水桥、河头、西圃等地。旧时北街、上宋、外应等村的农田都在锦屏山东北边(今河头路两侧到应家山一带),因此石步岭是农民们穿着草鞋挑着担每天劳动来回都要翻越的要道。 锦屏山东北坡称封山,山上先后建中、下、上三塔。中塔又名佛塔亭,后梁贞明三年(917)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契此在岳林寺东廊一块盘石上坐化,临终前口占《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僧人和居士视为弥勒化身,将他葬于封山山腰处,又有里人施山地,在墓旁建塔修亭,名佛塔亭,后又扩建为佛塔寺(1978年毁于大火)。当年,僧人又在其山脚处建封山寺,称为下塔。上塔,也称上塔庵,建于清乾隆年间,供奉观世音菩萨(1956年毁于台风)。三塔寺依山而筑,缘山渐上,形成佛教建筑群。封山与东边小金鳖山(今修烈士陵园)相望,两山间原有一清潭,潭深泉甘,常年不涸。宋代文人高元子曾作《登封山》诗:“弥勒藏真处,招提映碧空。春风时听鸟,明月夜闻钟。郁秀屏开竹,穹窿石畔松。公余闲眺望,烟雨满城中。”1920年,蒋介石游天童寺,夜归奉化,曾寓于中塔寺。 锦屏山西麓是北街村。跨过架于村前锦溪上的文昌桥,便是北门街,走百来米就可从北门(旧称起凤门)入城。 锦屏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且不太高,男女老少皆可陟涉,因此自古以来是人们游赏的好去处。明嘉靖十二年(1533),钱潘(江苏省常熟人,号竹梧先生,举人出身)任奉化县令,每于公余休息,与县中贤达和外地来奉化游览的名士一起登锦屏山,徘徊瞻眺,道论古今,咨询政治得失。于是在山顶建造亭子,题名“省方”。从此游人可坐而四顾,一览诸胜。 但真正将锦屏山成为公园,则是在近代。民国4年(1915),奉化城内乡绅戴南村等发起在锦屏山南麓筹建宋家坪公园,是为奉化第一个公园。公园建成后,戴南村亲自为门楼题联:“地邻布袋和尚塔,楼对日岭夫人岩。”民国14年(1925)3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采取各种方式纪念国父,奉化宋家坪公园即改名中山公园,并由时任黄埔军校军需处主任的朱孔阳倡议,戴乾、周钧堂、周骏彦、俞飞鹏、俞啸霞、周从圣等一批人士响应,发起捐资筹建中山纪念堂,于孙中山辞世满“百日”的1925年6月破土动工,1928年落成。接着又相继建造了罗马式建筑中正图书馆、锦屏小筑(中山纪念堂后面)、山腰处的听涛亭及临溪的亭榭、莲花岩、狮子岩等景点。由于山顶的省方亭年久塌圮,乃重建远望亭,中置石碑,由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手书“锦屏山”三字。 1919年,奉化城内人、辛亥革命元老周淡游在四川病逝,遗体归葬锦屏山东麓,仅用一抔黄土。到了民国22年(1933),国民政府拨款重修墓域和纪念塔,四周栽苍松翠柏,称“淡游山庄”。蒋介石亲题墓碑,纪念塔四面则由黄郛、戴季陶、鲁涤平、邵元冲等四位民国要人题写,分别记载淡游先生在孙中山领导下,参与光复上海、宁波,入川助理民政等革命事迹,并赞颂其宁静淡泊、勇猛精进、当仁不让之精神品质,具有珍贵的历史和人文价值。1934年,在听涛亭内竖《中山公园记》石碑。民国文人胡行之曾作《晚坐淡游山庄》诗:“奉城名胜地,最爱北郊游。万木青如锦,一溪碧自流。炊烟浮四郭,山色满层楼。坐对林间鸟,不鸣景更幽。”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公园遭日军空袭,建筑破坏严重。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奉化民主人士发起集资,重建中山纪念堂,并改名为总理纪念堂。重建听涛亭为跨路六角亭。1948年,蒋经国夫妇携儿女来总理纪念堂拜谒,还在锦屏小筑内小憩品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淡游山庄遭破坏,中山公园山体挖防空洞,在锦屏山南麓从青锦桥到北街之间辟山修路。1976年夏,30多岁的余秋雨因身体有恙,在县文化馆画家王利华的安排下入住中正图书馆,边休养边苦读了3个月,阅遍藏书《四部丛书》《四部备要》《万有文库》等古籍,进一步夯实了国学基础,后来成为著名文人。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奉化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建设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群众休闲健身需要,党和政府对中山公园设施和场地进行了大幅度改造和完善。首先将中正图书馆改为文物展览厅。1983年在公园大门内建仰山亭,又在山顶建电视差转台,铁塔高耸,成为一景。1987年,重修淡游山庄。1988年,将防空洞改建为普乐宫。1989年在总理纪念堂左下侧建荷花亭,在山西南角建三角亭,在西麓建布袋弥勒像,在原上塔庵遗址建雨奇山阁,在北山腰处建意远双亭。同时铺修多条山道,安装电灯。2008年在中塔原址重建了弥勒化身定应大师真身舍利宝塔。公园面貌为之一新,登山游览群众络绎不断,尤其是每天早晨,爬山的、做操打太极拳舞剑的、跳交谊舞广场舞的、唱歌唱越剧的,遍山皆是。周日和节日,更是游人如织。 2016年奉化撤市设区后,对中山公园进一步改造和扩建,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延续原有文脉,提升景观功能。重点是在封山寺南侧新建主入口,采用与老入口门楼相似的八角座设计,上刻余秋雨题的“中山公园”四个金色大字。在东南麓新建亭榭4座,扩大了市民游乐场地。封山寺也在扩建中。如今的锦屏山更加美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