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叶 毋庸置疑,“机器换人”已成热点,也成为许多企业的实际作为,就拿奉化来说,去年就有一大串的项目名单,比如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年产2500万件套精密气动元件技改项目,宁波尼可海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套天然刷碗巾等清洁工具技改项目,浙江亿太诺气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万件气动元件生产加工流水线项目……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技改队伍,坚定转型升级,盯牢“机器换人”。 对企业经营者而言,“机器换人”,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当然,从客观的现实看,是招工越来越难,这使得更多有条件的企业选择了机器,以解决招工难留下的人员空缺。 “机器换人”的“换”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自然很好理解,用机器代替了一部分工人;而第二层则是笔者着重想阐述的,即在机器代替一部分工人的同时,其实因为新机器的介入,生产或服务的条件和环境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对留下来与机器“相伴”的人来说,无法避免地将迎来一个“换脑“的过程。有人说,对某些制造业企业而言,就是把机器白送给他,他都不会很好地使用。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一位气动行业的企业主对笔者说,技改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素质的技术员操作新的、先进的设备。因此,“机器换人”后,技术型人才,包括高级技工、技术工程师将会更加紧缺。 所以说,“机器换人”,从数量上讲,或许工位数少了,需要招的人少了。但就人才的质量而言,需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而且不是高了一点点,是高了一个甚至几个层次。“机器换人”之后,人才的重要性更加显现。这对地方政府、企业和求职者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地方政府而言,我们出台种种激励政策,采取种种招引才举措,不仅要做大基数,更要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视角,去招引一些高素质的适配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仍要创造条件,做好战略发展项目的人才贮备和建设,还要加强高素质人才培训平台的建设。对于企业而言,在加大引才力度的同时,更要提升自主人才培养能力,针对“机器换人”人才短板,对症下药,做好内部挖潜文章,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要加速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加快建立技术研发、工程技术、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只有全面提升技术人才技能,加大企业人才储备力度,“机器换人”才不至于停留在表面。对求职者而言,更要加强“机器换人”的趋势观察研究,知道“机器换人”,换掉的是哪些人,换掉的是哪些“脑”,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地加强学习,从而以良好的状态和技能水平来适应新的机器,甚至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