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头换面,让集市成为网红打卡地

    临风

    最近,遇到几件事,忽生对传统集市的一些想法。

    前几天路过惠政廊桥,恰逢传统的大桥集市,在桥东岸路看到两侧摆了不少摊,此地是“默认”已久的临时小集市。好几位年长的白发农民在这儿摆摊,出售各种自家产的蔬菜秧苗和手工物品。

    4月12日,本报第2版刊登了《广南商城综合整治启动/违章搭建占道经营昨一并整治》,其中提到“整治占道经营行为的商户10余户,主要为水族馆、花鸟类经营户,商品堆积路边,严重阻碍交通,影响小区环境。”读了这条新闻,有读者反映,广南商城的各类问题由来已久,整治很有必要,对此地的花鸟市场,早几年听说要搬迁,不知进展如何?随着老旧小区的进一步整治,此处会不会取消?读者坦言,内心对花鸟市场有留恋,“这么多年,问题是有,但早已成为市民消磨休闲时光的一个有意思的去处,很多人都在那里留下过童年的身影”。

    其实,这样的临时集市,在奉化不少见,市民也在需求和被扰之间难以取舍,既希望生活方便,也希望环境优雅。于是,面对脏乱差的环境、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以及车辆踟蹰行进,在一个个热线反映后,摊主和城市管理者总会有一阵“游击战”。可碰到卖扫帚竹篮、花鸟虫鱼、菜秧菜籽的时候,还是会挨个摊位去了解,去采购,全然忘了打过的热线。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一位刚从国外旅行回来的朋友给了个建议。

    “他们那儿的一个集市,每周一次在镇上的小广场设摊,都是农民和类似我们的外来务工人员设摊,非常赏心悦目,而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农产品,还有各类小玩意,以及类似非遗的纪念品。最主要是还有美食、乡村音乐,和当地艺术家表演,每次都能吸引来很多游客和本地人,并带动周边商家人气急升。”后来得知,此处早已成为当地一个著名的网红旅游打卡地。网上搜索后,发现国外此类乡村集市不少,规模不大,很多存在几十年、百多年,早已是当地景点。“逛这样的集市,与其说是购物,不如说参加一个聚会,在那里,倾听和交流,有时候超越买卖本身!”

    细看这些网红打卡地集市,都有鲜明特色,每周一次,半月一次或每月一次,这种“约会”式的开张频率,倒让人有了期待。这里面有朴素的情怀,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建议城市的管理者可从中借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