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玲娅 5月31日上午,岳林东路一餐饮店因多次将垃圾随意混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岳林中队对其进行立案处罚。这也是我区开出的首张垃圾不分类罚单。 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毋需多言。从现实情况看,该项工作推进并不十分快速。单从奉化而言,经过前期的宣传,居民已经初步具备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在垃圾分类的前端执行上,居民和商家们的实际行动并不乐观。仅岳林辖区内就有100多家餐饮店存在垃圾未按规定分类的情况,因此出现“对垃圾不分类开罚单”的首例行政处罚。 作为一项全民行动,垃圾分类工作涉及面广,技术细节很多。在居民意识已经初步具备的情况下,如果对垃圾分类都靠这一纸罚单,显然与最初惩罚目的相去甚远。以笔者看,光有“强制”还不够,还须在过程中加上科学有效的对策,从前端到后端,齐头并进,形成完整全面的闭环。 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物业是垃圾处理的主体力量,不妨从政策上鼓励物业公司进行垃圾分类再细化,对执行效果较好的物业予以财政补贴;引入社会专业化垃圾分类机构,根据垃圾制造量的不同,研发适用于家庭的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多合一的垃圾分类桶,开发诸如输入垃圾名称即可自行查询所属类别的软件,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又可接纳处理分类垃圾。在广大农村地区,垃圾分类设施还不完善,拾荒者成为垃圾的“二次利用者”。相关部门不妨以几个废旧纸板回收处为据点,引导拾荒者队伍与新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科学衔接,引导他们成为垃圾分类的“助力者”。 细化垃圾分类工作流程。笔者建议细化垃圾分类的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督查系统。对各种场所分类,重点推进制造量大的居民小区、餐饮机构、农贸市场等垃圾分类处置制度。根据企业研发的多合一分类桶,分发对应的编号垃圾袋,从前端垃圾分类实施对象到收运对象、收运路线、收运费用,让每一项行为都有源头可溯及,严格跟进执法。 提升垃圾回收能力。目前我区只有1个垃圾填埋场、8个垃圾中转站,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而建筑垃圾、园林垃圾这些“另类”垃圾归处也需落实,实际的后端处理能力显然无法满足。随着城市发展,大中型垃圾中转站、生化处理厂、飞灰填埋场、建筑垃圾处理厂等专业化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这其中,还包括垃圾分类回收车的配备,用以分类装载前端已经分类完成的不同种类的垃圾。 垃圾分类是眼前的生活小事,却是长远的社会大事。若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我们至少要走好上述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