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A1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22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风筝线牵出小村大梦想

    记者 陈培芳

    下湖线洪溪村和鲒埼村的中间,人们可以看见一座大型牌楼,上面赫然写着“缪家村”。进入村里,到处可以看见关于风筝的元素。

    近日,记者来到莼湖镇缪家村,一进村便看见村里的老屋正在进行修缮,准备改造成游客服务中心,原村委会办公楼也在重新装修,打造成全新的风筝博物馆,村子一侧的风水淀公园内,多面风筝墙体画在碧水绿树的倒影下显得尤为吸引人……自去年年底以来,这里正从一个传统农业村向特色风筝旅游村华丽转身。

    缪家村党支部书记缪静锬告诉记者,缪家村人口不足500人,地少山缺,没有工业企业、海洋资源,自然条件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如何另辟蹊径发展集体经济,是村两委会一直苦苦探寻的问题。

    去年5月的一个夜晚,缪静锬像往常一样看电视,无意间看见北京卫视正在播放一档访谈栏目,主人公正是从缪家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缪伯刚。看着缪伯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的第四代传承人侃侃而谈曹雪芹风筝的前世今生,缪静锬立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发挥乡贤优势,把缪伯刚的“曹氏风筝”文化与村庄发展结合起来,利用“曹氏风筝”的影响力,把缪家村打造成为一个风筝文化旅游村?

    第二天一早,缪静锬就召集了村两委会成员开会,亮明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两委会成员的一致同意。于是,他辗转联系上缪伯刚,说明了乡亲们的想法,电话那头的缪伯刚欣然应允。一个风筝文化旅游村的梦想就这样开始萌了芽……

    缪家村联村干部林锡威介绍,曹氏风筝工艺源于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留给后世的另一部巨作《废艺斋集稿》,其中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详细记载了南北风筝的扎、糊、绘、放四种技法。

    为了打造风筝文化旅游村,村里找文化设计公司做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图纸。建造风筝博物馆没有场地,村干部们主动把村委会办公楼让了出来;没有资金,他们又多方奔走;没有工人,村民们主动出力建设……经过全村人的齐心努力,村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一条崭新的柏油路修建完毕,村中央由老祠堂改建的新文化礼堂正在紧张装修,礼堂旁边一座古色古香的民俗展厅已经落成;村口的风筝广场即将开始建造。

    “风筝博物馆和其他零星的工程10月份可完工。今后,我们还将打造风筝放飞基地、风筝教学区等,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将缪家村建设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风筝文化村’,让‘曹氏风筝’成为缪家村的旅游商品和文化名片,以风筝文化助推缪家村及周边村落发展。”谈起未来,缪静锬信心满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