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训带来的烦恼

    秋实

    又到暑假,在上海的女儿期终考试前对我说,今年暑假让外孙女来乡下玩上几天。接到电话后与老伴一起打扫干净给外孙女住的房间,买了小家伙喜欢吃的菜放在冰箱里,准备好好享受一下今年夏季的天伦之乐。然而,等了几天还是等来女儿不让外孙女来乡下的电话,说是要准备迎接她的瑶琴升级考,需抓紧练习。另外,她还为小家伙报了多个暑期培训班,看来今年夏天还是我们俩老继续寂寞地过了。

    外孙女今年才10岁,读小学三年级,自从上幼儿园起始终在参加各类课外培训班,舞蹈、美术、奥数、绘画、书法、瑶琴、英语等。女儿说过光这培训费一年得花八九万元之多。我说这又何必呢?她回答我的就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偶而去上海陪送过外孙女,孩子每天七点就得起床,洗漱吃完早饭,八点多送去学校,下午三点钟放学后,直接送去第一个培训点,途中怕孩子饿,给她带上些糕点让她吃。趁着上课间隙我赶紧回家烧晚饭,女儿下班后则开车接送孩子去第二个培训班,等培训结束回家吃饭最早也得八点多了。吃完晚饭还得做学校的课外作业,有时还需在网上学习英语半个多小时,等到洗澡睡觉起码已是十点多了。

    有次在送小家伙去学校的路上她对我说:“外公,我一点也不幸福。”

    “为什么这样说?”

    “你看我天天从早学到晚,玩的时间一点也没有,你说我能幸福吗?”

    仔细想想小家伙说得有理。我也跟女儿说过何必给她报这么多课外培训班?女儿说不报能行吗?你以为只有她辛苦,其实我比她更辛苦,白天要上班,下班连轴转带她去上培训班,上海这么大,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开车不堵也要二十多分钟,回家还得辅导作业,你以为是我要让她上各类培训班吗?女儿说,上小学一年级学拼音,过去要学习一个学期左右的拼音课程压缩到两周,没有参加过学前培训班的小孩根本跟不上教学进程。其它课程也一样,老师课堂上只是点到为止,根本不可能反复教学。

    静心想想也有道理,如今是科技知识大爆发的时代,知识教学的下延是一种必然。过去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下延至高中,而高中的内容下延至初中,那么初中内容也必然会下延到小学。这种各级教学内容的下延导致基础教学必须压缩,这也催生了社会上的各类培训班。可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家长,过去的家长大多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形成了一种亏了自己决不能再亏孩子的心理。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之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他们都希望小孩能上好的学校,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工作。由此看来,现在社会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旧大有市场。

    然而学校外的培训班不仅侵占孩子玩耍游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埋没了他们好玩的天性和童趣,这对孩子的个性成长和交流能力十分不利。传统的应试教育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社会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学生参加国际各类理论知识竞赛往往能取得好成绩,若是参加需动手的技能类竞赛,就很少会有好成绩。究其原因,中国式教育培养的是只会动脑而缺乏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孩子。其实,国家也早已看到了教育的这种缺陷,也意识到了教育改革的必要。但是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庞大人口之间的矛盾,要想真正实施教育改革谈何容易。

    俗话说“小来外婆家,中年丈母家,老来姐妹家”,这是人生经历的一种自然现象,剥夺孩子儿时的这一自然经历,不仅不利于孩子个人兴趣的培养,也是对他们的亲情培养设置人为的障碍。注重孩子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孩子的亲情意识和懂得感恩十分重要,我也和女儿探讨过,说让外孙女参加了这么多培训课,希望小家伙将来能做什么?有没有问过小家伙自己喜欢学什么?女儿回答:“正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可塑阶段,不让她参加各类培训哪能知道她会有什么样的兴趣?”我听后一脸的无奈。

    也许这正是老一辈与儿女们的代沟所在,我不是不让小家伙参加培训,我的意思是要参加她自己喜爱项目的培训班,只有自己喜爱上了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把学习变成兴趣,强按牛头饮水往往会适得其反。在与女儿多次微信交流和电话沟通后,女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退掉了两门暑期培训班,等外孙女瑶琴考级完后送她来乡下,让小家伙体验体验小时外婆家的感觉。

    唉,听女儿这么一说真不知是该高兴呢还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