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烈成 前不久,在一次回乡下老家途中,我看见三条河流交汇处仍生长着大片迎风摇曳的芦苇,产生了久违之感。 芦苇,曾经被人们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都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在艰苦的童年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裁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河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夕阳夕照,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河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人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时,芦苇已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了严酷的自然。 我曾经担心,随着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江河边的芦苇会渐渐消失,然而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河边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我的家乡也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现如今,虽经河道改造,仍有部分芦苇在自然生长,每年端午节前不少人家还在用芦苇叶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久违的芦苇又勾起了多少人曾经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