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淦颉 接受委托、和当事人见面、写法律文书、开庭辩护、解答法律咨询……这是马莹标生活的常态。自1993年成为专职律师以来,今年69岁的马莹标始终活跃在司法领域,用法律武器维护当事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7月29日,记者在马莹标担任合伙人和党支部书记的浙江嘉丰律师事务所见到了他。虽已年近七旬,但他依旧精神矍铄,身姿矫健。走进马莹标的办公室,记者便被满房间的书籍所吸引。除了法律文书和开庭资料,他的书柜里和书桌上还整齐地堆放着有关法律的书籍,这些是马莹标的“精神食粮”。他告诉记者:“法律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 “我年轻时当过兵,在部队里学习了很多政治和文化知识,这为我此后开展法律工作奠定了基础,也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回忆起年轻时的当兵经历,马莹标打开了话匣子。1970年,跟随父母在生产队务农的马莹标应征入伍,来到安徽某部步兵连机枪班当兵。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和战友们集合出操,在老兵的带领下进行射击、投弹、刺刀训练,学习中国共产党史等一系列军事和文化课程,晚上的时候伴随哨声紧急集合也是常有的事。但马莹标却从不喊苦喊累,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哲学、法律等知识。“很多人都说当兵苦,但我感觉去锻炼一下也挺好的。而且在那个年代当兵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提升文化素养。” 马莹标告诉记者,最令他记忆深刻的还是每年的拉练。一群人背着背包、生活用品、枪械等随时开展训练,一走就是半个月,最久的一次走了一个月多。爬山、打枪、模拟作战,穿过高山,越过河沟,也踏过沼泽,虽未真正参与战斗,却能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 1975年,担任机枪班班长的马莹标正式退役,回到家乡方桥公社仓基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此后还从事了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1985年,奉化电大第一届法律专业开班,出于对法律的兴趣,马莹标立刻报名,每周末风雨无阻骑车前往电大学习,成为了班里唯一一个农村学生。5年后,他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此后从事专职律师工作,成为奉化第一位农民律师。一直以来,马莹标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积极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甚至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去学校、农村普法宣传,并担任农村法律顾问,让法律走入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