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凉亭旧事

    裘英敦

    凉亭,在青少年中已逐渐成为一个生僻的名词。因为目前存留的凉亭已寥寥无几,而在交通闭塞,没有公路、没有汽车的那个年代,人们走亲访友或往外地赶集,均靠手拉车拉货或徒步行走,为了方便行人驻足休息或躲雨避风,我们的先人建造了许多凉亭。

    凉亭一般有四根或六根约二米长的石柱,以等距离方式固定在地面上,然后用枫树或松树作为横梁将其连接起来,再在上面建造木结构屋顶,钉上椽子,铺上竹皮,盖上瓦片,亭子内有供人就坐的凳子,四周无遮拦,全开放式,出入方便。

    凉亭按地理位置可分为渡口凉亭和田畈凉亭两种。渡口凉亭设在河道渡口岸,而田畈凉亭大多设置在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道路旁,特别是陡长的山路岭巅。譬如,我家裘村镇离鄞州区横溪镇约15公里,旧时家乡的山货土产是要拿去横溪售卖的,这样就必须肩挑或靠手拉车运输。由于劳动强度大,流汗多,每隔几公里能有一个休息的地方供行人喘喘气歇歇脚,养精蓄锐,实为幸事。所以这一路上凉亭较多,我曾粗略统计过,这段从裘村到横溪的路上至少有“道成岭凉亭”“盘松凉亭”“咸水坑凉亭”等七个凉亭。

    我年轻时曾多次用手拉车拉货,所以对凉亭的感情颇深,印象也深刻。记得大多数凉亭备有茶水,供水者多为附近村落的善男信女或热心肠的老婆婆。他们默默无闻,乐意为过往行人做好事,不图名利。而且茶水往往由薄荷、“臭花”(土名)草等植物熬煮,所以爽口清凉又可避暑。而盛茶的容器称“石缸”,由一方块材质较好的大石凿成。至于石缸中舀水的工具是用毛竹制成的,约长12-13厘米的小竹筒,竹筒上穿两个小孔,用锋利的竹子梢嵌入两头,留出可以握手的部位,俗称“竹管筒”。取材方便,工艺简单且不易碎、易丢,大大方便了路人取用茶水。凉亭木柱上有时还会刻上对联,“躲风避雨好场所,喝茶休息真福地”“春夏秋冬迎候过往商贾,东南西北接纳四方游客”。写得惟妙惟肖又接地气。

    几十年前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但时过境迁。古凉亭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已近乎淘汰,有的因年久失修而自然倒塌,有的因公路拓宽予以拆除,幸存的已为数不多。现在凉亭只能作为历史旧物来看待,但我仍对它深情难忘,因为凉亭在当时确实为劳苦大众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彰显我们民族勤劳朴实、行善积德、乐于奉献的风貌。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古凉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