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显平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进步,很多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比如理发这一行,以前不需要花花绿绿的店面招牌,只要看到旋转的行灯,就知道那里是理发店,但现在不一样了,美发厅、美容室、发廊等各式各样,且店名纷杂繁多,体现了现下时髦的新潮流,受到了市民和年轻人的热捧。 但也有人始终坚持着老式理发的那一块小角落。落日余晖下,夜色朦胧中,在一间十分简陋的小房子内,雪白的日光灯,有一位背部佝偻、八十多岁的剃头匠,慈眉善目,面容清瘦,一丝不苟地为一位老人剃头。 这就是阿龙师傅。阿龙师傅虽已80岁有余,鬓染秋霜,但精神矍铄,鹤发童颜。阿龙师傅本名钱明龙,是方桥街道阮家村人,世代以剃头为业,十三岁随父亲学艺,七十年来一直为附近村民剃头,手艺高超,深受大家的欢迎。 阿龙师傅的剃头店是他自己用碎砖破瓦搭建起来的一间小屋,半间还堆着柴草,地面是现在难得见到的泥地,挂在墙壁上的是一面年代久远的缺了角的老式镜子,他还自搭了一条水泥墩子,用来放理发工具,那个脸盆三脚架据说还是从清朝的时候传下来的。阿龙师傅剃头从不用电轧刀,全部手工操作,更没有时髦的洗发精之类的洗涤用品,店里最好的设备应该是那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购置的红卫桥牌二手理发椅。照理说像这样的剃头店应该早被时代淘汰关门歇业了,但它却以其特殊的魅力,天天门庭若市,顾客满门,很多人若想剃个头还要等晚上才有空。 为何?阿龙师傅自有他的一套。一来阿龙师傅祖传手艺,技艺高超;二来他人缘极好,性格开朗,从不与人红脸,小事则忍,大事讲理,人称“咪咪菩萨”,与世无争,和气生财;三来他那里价格便宜,三元钱剃个头如今很难找,一般老人家比较节俭。最大的原因,照阿龙师傅自己说的那样,剃头不一定为钱,几十年老行当做惯了,不做不舒服,开门营业就为了图个闹热,与老友们有个聚会聊天的场所。阿龙师傅的老伴已过世,两个女儿早已出嫁,一个人无所事事,与大家聊聊天、讲讲大道,消磨辰光,解解寂寞,是在他自己这方小天地里所能享受到的乐事。顾客们一边剃头,一边听阿龙师傅天花乱坠,讲海外奇谈,吹吹牛皮,天南地北,也是一种乐趣,大家都戏称他为“被下神仙”。 阿龙师傅还有一个“采耳”的绝活,眼不花,耳不聋,手艺炉火纯青,绝不伤耳,很多老人都是冲他的这个手艺而来。另外如果有人眼入异物,他也能用他的巧手仔细地把异物清除,且从不收费,所以吸引着附近村庄老人光顾。 这大概就是阿龙师傅魅力所在,祝阿龙师傅手艺青春常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