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研水乡教育现状 整合西坞教育资源

    仇卫民

    给百姓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了全面了解街道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街道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规划今后街道教育发展的思路,提升街道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近期,本人会同街道教育办公室等相关同志,走访调研了街道所属的中、小学、幼儿园,对学校工作有了系统的了解。

    一、学校教育现状

    (一)师资现状。西坞街道现有中学1所,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8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现有在编教师216名,退休教师130人,其中高级教师24人,占比11%,区级以上名优教师(农村名师、骨干、名班主任以上)7人,占3.2%。但是,名优教师数量相对偏少,与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尚不相适应。

    (二)学生情况。辖区共有初中生859人,小学生1991人,幼儿园1244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中学370人,在小学1280人,在幼儿园147人;本地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分别是西坞中学43%、西坞中心小学52%、白杜小学75%、东陈小学99%、西坞中心幼儿园55%。因此,西坞各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除西坞中学43%,其余均超过50%。白杜小学减少学生数220人,约三分之一;西坞中学减少学生数250人,约为四分之一。

    经过十年变化,白杜小学外地学生占比75%,上升45%;西坞中学上升到43%。西坞街道区域经济发展快速,带来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学校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经费投入。区级财政投入以2018年为例,办1所规模24班的西坞中学,投入经费1945万元,以每班45个学生计,区级财政平均分摊每年每个学生约1.8万元;办一所规模12班的白杜小学,投入经费794万元,每班40个学生计,区级财政平均分摊每年每个学生约1.6万元。所以目前学校每吸纳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初中,财政资金投入约1.8万元,小学约1.6万元。还不包括街道财政的投入和学校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

    从财政资金投入的角度看,教育确实是最大的民生事业。但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教育经费投入越多,社会经济就越发展,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认为对教育投入最多也不为过。

    (四)教学实绩。西坞中学中考成绩名列同类学校前茅,今年有13人考入奉化中学,其中2人进入全区前30名;110人上普高线,上线率首次突破40%,达到43%。白杜小学有75%的外地学生,在今年小学毕业考中,英语学科平均分和合格率超奉化城区平均水平;语文学科平均分和优秀率超乡镇中心平均水平;数学学科平均分、优秀率和合格率超乡镇中心平均水平。

    西坞中心小学篮球特色项目,在2018年7月获中国小篮球联赛(宁波赛区)省级赛男子第一名。白杜小学毽球比赛获宁波市第三名。西坞成校《力邦社区新二代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被列为宁波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课,《灵芝人工无土栽培技术培训与推广》被列为宁波市教育助农项目题。西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创意木艺园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立项。

    二、西坞街道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随着西坞街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位优势的凸显,教育工作作为民生的第一项目,越来越成为社会和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将更加突出,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的布局规划问题。根据2016—2030年教育规划和西坞经济发展实际,占地3300平方米(约5亩)的东陈小学作为西坞中心小学的教育点已经不符合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本要求。由于东陈小学周边是农保地,无法征地扩建。建议东陈小学从2019年始停止招生,部分生源转向白杜小学;西坞中心小学和白杜小学过渡期允许每班45个学生,经过三至五年,东陈小学异地重建,规划尚桥区块新建小学。这样白杜小学能扩大办学规模,再规划建设公办幼儿园。西坞1所中学、3所小学的布局比较科学合理。

    (二)终身教育和老年教育经费纳入街道年度预算问题。随着宁波市全民终身教育条例的推进和老龄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经费和老年教育经费列入教育考核目标,终身教育经费12万元(按常驻人口每人每年3元)、老年教育10万元(每班2万元)经费等硬指标要保证。建议终身教育经费和老年教育经费纳入预算,按5月、10月分两次足额拨付。

    (三)以名优教师促教学质量提升。目前我街道所属学校高级教师24人,名优教师只有7人,数量偏少,与教育发展不协调,需有培养方案和奖励措施。一个教师毕业工作,到成为名优教师,没有十年的培养难以成才。建议街道每年安排适当经费,制定奖励名优教师政策,为西坞的教育固本强基。

    (四)学前教育短板明显。整顿民办幼儿园,发展公办幼儿园。西坞街道幼儿园公办化率只有21.5%,低于区23%,与省教育厅50%的要求差距较大。目前西坞街道有民办幼儿园8所,办园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整改3所,今年7月起尚桥区块的2所幼儿园已协议合并。建议今后区域内新建小区必须规划配套幼儿园。

    (五)教育质量与学生流失问题。根据人口出生率和社会人口的平均寿命测算,小学在校学生数按户籍人口68‰计,初中在校学生数按户籍人口34‰计,目前西坞有户籍人口4万,在校小学生应有2720人,而实际目前小学三校总人数只有1991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81人),实际本地户籍学生710人。初中学生数应有1360人,而西坞中学目前在校学生是859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70人),实际本地户籍学生只有489人。所以西坞学区小学生流失总数约是2010人,每届约335人,中学流失总数约870人,每届约290人。本地学生流向主城区和其他城市就读的多数是家长对教育重视,学生总体素质好,这是导致街道教育质量总体下降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系西坞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