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曙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举措。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是新时期加强农业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乡贤作为扎根乡村社会土壤的能人善士,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发挥乡贤作用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发挥乡贤作用,有利于化解村民矛盾纠纷,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乡贤即农村精英。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将原来的“乡镇政府、村两委等嵌入型单一行政权威治村”发展为“农村精英(包括本土农村精英、经商、致仕复归等精英、外来农村精英等)参与下的以村两委为领导的统一意志权威治村或乡贤与村两委共同掌握统一意志权威治村”,其意义在于,改变了原先只有以村两委为代表的嵌入型单一行政权威治村而本土农村权威难以参与的现状,从而促使了农村治理中统一意志权威的出现,最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两委在面对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政策调整、移风易俗及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处理邻里关系、宅基地划分、老人赡养、遗产继承等造成的利益冲突与纠纷,有时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在移风易俗、冲突纠纷等方面,部分村民普遍可能会从内心抵触村干部干涉自己的事务。而乡贤作为熟人群体的代表,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能有效处理村两委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应对矛盾冲突纠纷方面,如果能有效发挥乡贤对乡村社会熟悉和了解的优势,就各类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在心理上易为民众所接受,从而有效地化解矛盾与冲突,维持乡村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遴选杰出乡贤投身于基层事务之中,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二、发挥乡贤作用,有利于凝聚社会治理合力,降低乡村治理成本 由于多数村“两委”成员并非全职,没有固定工资,还要依靠自己经营、务工务农获得额外收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村“两委”成员必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相关工作,在乡村治理经费普遍缺乏现状下,多数地方政府很难通过提高补贴或招用临时人员解决这一困境。而新乡贤既甘于奉献乡里并不计报酬,又具有“地熟、人熟、事熟”优势,能投身乡村扶贫脱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能参与乡村移风易俗行动,帮助村民克服心理与行动障碍,遏制各种陈规陋习,使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能负责组建乡村文化艺术团,通过舞蹈曲艺丰富中老年人生活,传承与发展当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村两委+乡贤会”的治理模式在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能有效减轻村两委工作负担,降低乡村治理成本。近年来,绍兴上虞、宁波象山等地将乡贤这一群体引入农村治理,充分降低沟通成本,加速了各项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有效缓解农村治理难题。可见,以乡贤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其参与农村治理的过程,能够更深刻地展现当代农村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推进农村善治提供指导。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协同共治的过程,它丰富了农村治理的主体结构,既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推进治理有效性的达成,又能凝聚起乡贤治理合力,降低乡村治理成本。 三、发挥乡贤作用,有利于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村民致富步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乡村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关键。只有乡村富裕了,才能留住乡村中的人,才能重建懂礼仪、知廉耻的乡村文明社会。乡贤拥有一般村民没有的经济、社会和智力资源,有很多乡贤是具有创业、营销与技术方面能力、德才兼备的“能人”,在乡村社会威望高,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强,他们出于对家乡的关爱和感恩之心,愿意回乡,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贤的带动能力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内驱力。近年来,各地乡贤不仅自己实现先富,也言传身教或无形示范带领村民致富,吸引村民争相学习、效仿,对促进村民致富、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示范带动效应。乡贤还能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从而带动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引领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乡贤中的致富能人能够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充当连接城市与农村、传统与现代的媒介,能够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更多地传播农村特色产品信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有德行、有威望、有能力、有作为、在乡民邻里间口碑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有所成就并愿意为家乡建设尽力的乡贤发动起来。在大力营造氛围中把握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在不断优化条件中激发乡贤支持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在持续加强引导中吸引乡贤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作出贡献,在完善扶持政策中鼓励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教育事业。总之,要以“乡情乡韵乡愁”凝聚乡贤力量,以“村两委+乡贤参事会+村民”的治理模式,发挥乡贤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系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