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志芳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区委党史研究室编纂出版了《奉化红色记忆》一书。 该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奉化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革命历史事件,并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相关遗址遗迹为线索,以事系人和以人系事相结合,按镇(街道)属地分类,逐一记叙。这是一部反映奉化革命史迹的活辞典,为保护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迹,让红色资源永不凋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松岙镇是奉化点燃革命火种的起始地。书中记载的该镇20处革命史迹再现了这段火红的历史。1923年,松岙进步青年卓恺泽在北京与陈毅等人集体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成为奉化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员。他与好友卓兰芳、裘古怀等人在家乡播撒革命火种。1926年5月,卓兰芳在松岙建立奉化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宁波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同年冬,卓兰芳在翔鹤潭村将军庙召集农民1000多人,攻打军阀盐局、税关,大闹县知事府,斗争土豪劣绅。 书中详尽记录大堰红色多彩的革命故事,如后畈村杨梅山中共奉化县委第一任书记董子兴烈士墓、湖边桥村王鲲烈士纪念馆、狮子阊门王任叔(巴人)故居等大堰镇的7处革命史迹。1927年2月,董子兴在奉化县立初中任教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受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指派,组建中共奉化县委员会,并任书记,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及农青妇等群众团体。11月,董子兴在县委机关迁移中于裘村象岭不幸被捕,奉化党组织再次遭损。1928年1月,卓兰芳领导发动奉化暴动,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中途夭折。但这些失败为奉化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迈过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王钫尚书第门楼,听着当地居民浓重的乡音,一脚踏进大溪路狮子阊门33号的巴人故居,蓦然呈现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艺理论家和作家王任叔的高大形象……”这些描绘革命战争时期奉化光辉历史的笔墨,深深打动着读者。 该书还以附录的形式,制作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奉化地方组织活动表及分布示意图,清晰地记录了中共奉化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和敌后武装抗日斗争实况。如1938年5月,竺扬奉浙东临特委之命,在家乡竺家村重建中共奉化县工作委员会,并担任书记;党组织设立秘密联络站,开设抗战书店;胡华、张岱等热血青年创办的《战时大众》小报邮寄到延安后,收到毛泽东的亲笔回信,受到鼓舞奔赴延安抗日前线;1945年6月,中共奉西区中队在溪口沙堤村痛击正在扰民的日军;8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江口打伪军歼顽军,取得重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小万竹遭遇战、小晦岭拔据点、方桥俘敌缴枪等武装斗争在奉化遍地开花…… 毁家纾国难,光辉业绩千秋在;热血洒人间,革命精神万古留。《奉化红色记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个个革命情景和胜利场景,鲜活生动、慷慨激昂,令人铭记、催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