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亚波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身上暴露出来的诸如自私霸道、胆小怯懦、娇气自负、懒惰浮躁等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应明确社会转型时期对人素质的新要求,开拓思路,努力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发展德智体的同时,着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等,促进幼儿成长。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随着其身体的发育、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了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在这个必经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于是,我们可以要求幼儿从身边一些小事做起,学会独立。虽然有时他们做的不是很好,但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会有一种小主人的感觉,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我们应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困难,坚持独立做事。 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能力。如在选择游戏区域游戏时,放手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不是作为权威者来评判谁对谁错,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注意鼓励和指导幼儿进行探索学习,不急于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运用适当的手段,教给幼儿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手脑协调的心智活动获得知识。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他们对看到的事情常常喜欢问为什么。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探索得到答案。对知识被动等待和消极接受最易形成幼儿的惰性及厌学心理,探索学习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幼儿在探索学习中,亲身经历了寻找答案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清楚答案的由来。在操作学习中,由质疑到发现、由迷惑到顿悟、由改正到成功等一系列环节趣味横生,能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他们不断燃起求知欲望,逐渐培养起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会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三、利用各种有益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游戏是幼儿喜欢做的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游戏的特点,把独立性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如组织幼儿开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像系鞋带、解鞋带、为小伙伴穿脱衣服等,让他们的好胜心在比赛中得到满足,同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区角活动中,积极的评价是发展幼儿独立性行为的重要手段。孩子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任务评价自己。区角活动可以让孩子在经历曲折、失败的尝试与探索后获得成功,所以,赢得的评价也总是积极肯定的。 在结构游戏中,尽量避免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这样一来反而会影响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孩子独立思考组装,才能达到发展幼儿独立性的目的。在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游戏时,要让小朋友坚持做事有始有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特别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重点给予指导帮助,培养他们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四、重视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加强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很差,几乎成为“抱大的一代”,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警觉。要加强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从饮食起居各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自我料理、自我服务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有些家长对孩子自己料理日常琐事不以为然,热衷于包揽代办,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其实,日常琐事对幼儿形成独立意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十分重要,成人决不可代办。 积极鼓励孩子与外界交往,让其在交往中获得知识、行为规范、处世方式和应变能力。与同伴玩游戏是幼儿一项经常性交往活动,幼儿的许多意识和能力都是在与同伴交往中形成的。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忍耐、等待、分担互助、合作共享等。 与成人的交往,对幼儿的影响也很大。鼓励幼儿与成人交往,鼓励幼儿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地与成人对话。成人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意见,不要过早评议其想法,让他畅所欲言,鼓励幼儿与自己辩论,不要对幼儿的“犟嘴”一概否定。成人不要代办与幼儿相关的事情,要鼓励幼儿自己处理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学会了知识和处世方法,还能运用知识和方法,同时在交往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 作者系奉化区城内幼儿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