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杰 莼菜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也有称水葵的,属睡莲科,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早在先秦,它就已经是知名蔬菜,因其性纯而易生得名。《诗经·鲁颂·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莼菜)”。那时,它在长江黄河流域的大江小湖里很常见,但随着后世水质日渐污染,便很难在自然水域见到了。其中就有我区的莼湖街道,其莼菜随莼湖湮没了近千年。 1999年,莼菜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保护级别Ⅰ级)。别看它“颜值”没睡莲高,却可谓“金枝玉叶”——人工栽种的莼菜是江南名产,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偶吟》云:“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词赞曰:“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而我在几十年间,有幸3次品尝莼菜,皆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第一次品尝在30多年前。记得与一起在杭州开会的同事游西湖,路过湖边大名鼎鼎的楼外楼饭店时,二人顿来兴趣:难得来一趟杭州,又是个桃红柳绿的春天,该上一次心仪已久的饭店,尝尝西湖特色菜!落座后,我们共选了西湖醋鱼、西湖莼菜羹等5个菜,其中莼菜羹是我单独点的。等莼菜羹上桌后,我用勺子去捞里面的菜叶,发现叶子形状十分奇特。两头尖,中间向内卷起来,看上去像是还未展开的嫩茶叶。送入口中,感觉酸酸的、滑滑的、嫩嫩的,是一种新奇的味道。 诚然,我之所以点莼菜羹,是因为莼湖的缘故。也就是说,口中品尝着西湖莼菜,心里却想着莼湖街道的莼菜……我小时候在莼湖读书,大学毕业后又在那里执教。其间,我曾对莼湖地名的来历发生兴趣——莼湖有湖,湖里有莼菜。于是业余时间踩着自行车四处寻找遗迹,最终找到了街道东五里的莼湖岙村,断定与莼湖有关。同时翻阅《奉化县志》《忠义乡志》等地方史料,也发现了相应的文字记载。原来,古时莼湖是个由海湾形成的泻湖,广约数千亩。后由于不断淤积,到南宋绍兴年间尚有湖面800亩,并盛产莼菜——“莼湖”之名由此而来。关于莼湖存世的最后记载当在清康熙年间,此时湖面只剩下不到半亩。据说唐代时,湖边一位看鸭癞头(另一说为“鲁生”)上京城献宝(莼菜)被杀,后皇宫娘娘吃了他遗留的莼菜而病除,皇上良心发现便赐名“莼湖”。传说虽有些离奇,却寄托了历代当地人对莼湖的念想。 第二次品尝已是3年前。因老家莼湖一带的亲戚来看望我,中饭安排在一家饭店。当我点好冷盆、荤素热菜与点心后,想加一份羹汤,发现菜单上标有“莼菜豆腐羹”,不由眼睛一亮(后来得知,全区就选了这家饭店试推,也够巧,或者说够有缘的)。在向服务员确认后,我毫不犹豫点了莼菜羹,并向亲戚卖关子:“今天给你们尝一尝没尝过的家乡菜!” 而这回点莼菜羹,是因为不久前刚看过《奉化电视台》题为《我区莼湖采莼菜 失传多年终于试种成功》的新闻。该新闻首先呈现一个让人心神荡漾的画面——一名采摘女工划着小船,拨开浮在水面上的莼菜叶片,轻巧地将水面下如同“贵妃指”的莼菜嫩叶挑起,娴熟地从茎部掐断。看上去,包裹着一层胶状透明物质的嫩叶如同一件精雕细琢的水晶工艺品出水而来,在她手上闪着晶莹的光芒。新闻同时配合解说:“莼湖因莼菜而得名。今年3月下旬,莼湖从杭州建德引进莼菜苗种试种。经多次试种,在杭州西湖莼菜推广中心老师指导下,莼菜终于在这里的山水间扎根生长。”紧接着,我所喜欢的“乡间超市”栏目,也推出了吆喝、推介新鲜莼菜产品的节目。千年莼菜重获新生,不由让人惊喜,很想一尝为快。 第三次品尝莼菜是因为参加关于莼湖莼菜的专题采风,因而此次品尝比较深入、全面。先是到新建的莼菜基地现场考察,并听取相关介绍。这片16亩的水田,位于莼湖街道西八里舍辋水库上游,背倚雨施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因而可利用自然落差引清纯明亮的山溪水灌溉。细看水中漂浮的莼菜,发现它从地下葡萄茎处萌发须根和叶片,并生出数条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其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浮在水面或潜伏在水下,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开暗红色小茎花。一如宋诗人杨蟠诗句所描绘的“鹤生嫩顶浮新紫,龙脱香髯带旧涎。” 接待的管理人员一边说着这里的莼菜“纯天然,无污染,擦在身上很舒服。”一边真的将一片莼菜叶抹在胳膊上,反复涂抹……我忍不住好奇,也蹲下身子伸手去采摘靠近田埂的莼菜。可由于莼菜嫩叶太滑,又是藏在水中飘忽的藤下,因此老是抓不住。最后弯腰凝神,猛一伸手,好不容易揪住一叶,可由于使劲过大,差点翻到田沟里去。 稍后午餐是品尝莼菜,这也是此次采风的一项任务。当然在实地与莼菜零距离接触后再品尝,感觉自然不一样。综合各地做法,传统莼菜共有莼菜羹、凉拌莼菜、莼菜鲈鱼烩、莼菜银鱼羹、莼菜牛肉粥等10余种做法。而莼湖人推陈出新,与本地特色食材搭配,推出了莼菜米豆腐、鲈鱼莼菜羹、跳跳鱼莼菜羹、高汤莼菜及青蟹莼菜汤等10余个新菜品。今天供我们品尝的“凉拌莼菜”“葱油莼菜”和“鲈鱼莼菜羹”,无疑具有代表性。其中,凉拌油滑清爽,葱油翠绿浓烈,鲈鱼羹则圆融、鲜美、滑嫩,令共席者啧啧称赞。 说实话,莼菜除了颜色鲜嫩,口感圆融滑嫩,本身并没有味道,是一种人们口中的“百搭菜”。与其他食材配合,相得益彰,取得“1+1>2”的奇效,上面提到的一些名菜便是如此。关键是因为莼菜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重要的硒、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常食具有美容、健胃、强身、防癌等功效。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也多有论及。如明代李时珍著名的《本草纲目》即记载莼菜可以“消渴热痹,补大小肠虚气,治热疸,厚肠胃,安下焦,逐水解毒”。 总之,由浅入深、自远而近,回味自己几十年间3次品尝莼菜的经历。如果说第一次更多的是亲切,第二次更多的是惊喜,那么第三次则更多的是希望……根据规划,莼湖街道舍辋村与南岙村并村后,将成立专业公司,与发展乡村游配套,择地新建莼菜基地,第一期规划40亩。“到莼湖吃莼菜”的养生旅游线路呼之欲出,古老重生的莼菜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