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代由盛世到失落的秘密

——读《饥饿的盛世》有感

    邱俊霖

    《饥饿的盛世》是历史学者的张宏杰的作品,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乾隆皇帝的一生以及乾隆时期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用平白的语言探讨乾隆皇帝执政之得失,让世人重新审视“康乾盛世”,并透过盛世去探寻清代失落的秘密。

    大多数人在谈到历史时总会觉得枯燥,同时也容易将历史人物脸谱化。实际上,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饥饿的盛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乾隆皇帝。从1735年25岁登基算起,乾隆帝在位60年,加上退位后仍控制朝政,一共执政63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运气最好的皇帝。

    通过《饥饿的盛世》,我们可以了解乾隆年轻时期执政的宽松和温和。他表扬官员的直言精神,同时施行减税减刑等宽大政策。书中分析了乾隆皇帝性格中非常谨慎的一面,他对官员的结党营私行为保持着高度警惕。

    该书以乾隆十三年作为转折点。这一年,乾隆皇帝最爱的孝贤纯皇后去世。同时,宽松的政治氛围没有换来乾隆帝想要的清明,反而造成了贪腐现象横行、派系斗争等问题,甚至有人开始诋毁皇帝。于是,乾隆皇帝刮起了政坛风暴,重回雍正时期刚猛、狠戾的政治风格。然而,乾隆皇帝又是一个痴情的人,他对孝贤纯皇后久久不能忘怀,直到皇后去世46年后的嘉庆元年,他依然以86岁高龄前往皇后陵前祭祀,并写下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的诗句。

    书中对于乾隆皇帝的眼光和魄力给予了肯定。他趁准噶尔内乱之机出兵,并于1760年彻底平定准噶尔,帝国面积由此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这是元朝以来的最高峰。同时商业、军事、教育等均超越前代,达到“盛世”的顶点。

    正是“盛世”达到顶峰的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书中对于1760年后乾隆朝的事件进行了详细叙述。比如大兴“文字狱”,通过思想钳制让异见者失语。思想上的僵化也伴随着官僚集团利益的固化,政治体制逐渐僵化也让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日益显现。一言以蔽之,世界正在发生巨变,而清王朝却在传统的世界里迅速滑坡。

    随着皇帝的老去,盛世逐渐凋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皇帝重新变得“宽大”起来。他不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放松了对百官的要求,他开始好大喜功,极度讲究排场,从年轻时的不收贡品到主动索要贡品甚至索要重礼。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主动进贡的官员不计其数,运载贡品的车队连绵不绝。皇帝既乐于享受,底下官员更是在贪污腐化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腐败甚至呈现集团化的特征,伴随着官僚体制的崩坏,对平民的剥削更加严重。

    更为严肃的问题是,人口不断增长而生活资料却毫无增加,虽然书中阐述了乾隆时期对于农业的重视,海外引进的红薯和玉米的推广也成为了“全盛”的助推器,然而人口的极速增长迫使人们依靠尽可能少的食物生存,这使得乾隆盛世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饥饿的盛世。当英国使团前来庆贺乾隆皇帝83岁生日时因为见面礼仪问题不欢而散,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人的全部请求。不过英国使团在途中记载了“盛世”之下的一些特别场景,如极大的贫富差距,许多普通的民众甚至不顾危险跳海捞起被使团遗弃在海中的食物并腌在盐里。

    其实英国使团对于“盛世”的描述何尝不是客观的呢?乾隆皇帝最后几年的时光便花在了镇压农民起义上。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乾隆朝晚期出现了大量的流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嘉庆元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迅速蔓延了川、陕、鄂、豫、甘五省,清王朝不断调兵遣将,起义的烈火却越燃越旺。可见王朝的腐化已彻底破坏了清朝军队的战斗力,乾隆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

    乾隆帝于嘉庆四年正月去世,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尚未结束。最后,清王朝花费了二万万两白银镇压此次起义,这相当于清政府5年的财政收入。此外,清军损失高级将领20多人,副将、参将以下军官400余人,这场战争也撕掉了“盛世”的最后一层面纱。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大英帝国却伴随着工业革命步入了“黄金时代”。

    如果说康熙和雍正留给乾隆皇帝的是盛世的底子,那么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的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国。面对一场农民起义尚且如此乏力,40余年后在与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进行交锋时的惨败也就可以预料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