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变得炎热,一旦人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起中暑。高温中暑一般集中在7月、8月、9月,这3个月为全年气温最高时期,日平均气温达到32℃以上,湿度大于60%。所以,掌握防暑知识和中暑后处理很重要。 高温中暑的起因 人在高温环境或炎日暴晒下,无足够防暑降温措施,体内产生和吸收热超过了散热,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中暑。 会出现哪些症状 高温中暑按严重程度分为3类。先兆中暑症状为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等。轻症中暑除头晕、头痛、口渴外,会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体温可达38℃以上。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日射病),除轻症中暑表现外还有肌肉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性的疼痛、腹痛、虚脱、昏厥,体温超过40℃,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其中,热痉挛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性的疼痛;热衰竭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口渴、心慌、恶心、晕厥、皮肤湿冷、血压降低、体温正常或稍高;热射病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逐渐昏迷伴有抽搐,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哪些人群 容易引起高温中暑 老年人、婴幼儿、体弱、疲劳、肥胖、饥饿、精神疾病患者、心脑血管及慢性病患者等人群。 发生高温中暑后 该怎么办 轻症中暑,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冷处安静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通常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重症中暑,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首先将患者搬移至阴凉地方,使其躺平,解开其衣领裤带,并拨打120,及时送医治疗。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宜的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或稀释酒精帮患者擦身,或者把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等部位。 高温中暑如何预防 1.防暑。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 2.降温。给房间降温,空调或电扇都可以,空调温度保持在26℃至28℃之间,并注意室内通风。还要给身体降温,多洗澡,尽量穿浅色宽松的衣物。 3.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不能等渴了再喝。另外,大量出汗时,人体的微量元素会随汗流失,还要适当饮用含盐水。 4.均膳食。加强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可以喝绿豆汤等解暑。 5.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能提高免疫力,注意不要睡在空调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空调病和热伤感。 什么情况下 可以发放高温补贴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浙江省高温补贴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 区疾控中心 丁东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