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 奉城入冬的第一天,2020年三味文学沙龙的最后一期。 飞雪像是为了庆贺今年最后一期沙龙的举行,在沙龙开始前夕,突然降临了。人们瑟缩着从忙碌的夜色中进来,接下来就是温暖如春了。三味书店二楼是文学沙龙的常驻地,这里总是洋溢着文字的温暖。 蒋静波小小说品读研讨,是今天沙龙的主题。参加此次沙龙的有作协成员,有理享读书会的文学爱好者……79岁的汪知羞说,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年龄不是问题。能与众多文字爱好者研读蒋静波的小小说,是发自内心的期盼。 蒋静波说,作为作者,她带着耳朵和心而来。倾听读者,了解读者对作品的感知是今天坐在这里的目的。蒋静波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作协理事。她先期以写散文为主,出版作品《静听心声》《时光与野草》等散文集。近年开始创作小小说。 沙龙开场,蒋静波谈了小小说及闪小说的特征,以及她创作的起因和磨写过程。她说我们平常在说小小说,也包括闪小说。小小说、闪小说首先是小说,具有小说元素。但与一般小说相比,它们的体量更小。小小说只有1500字左右,闪小说600字左右。与故事类的小小说注重故事或情节不同,文学类的小小说注重细节。 蒋静波创作小小说,缘起2014年谢志强老师的推荐。谢老师对她初期的一些小小说文本不断指点、修改,最终使之登上了《文学港》期刊,并在当年的浙江小小说述评中给予较高评价。2015年沈国民老师为她的小小说作品写了评论《贯通在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诗性》,并且经常为她指点迷津。目前,蒋静波小小说创作已达一百三十多篇,发表了一半多,其中半数以上在市级以上诸多刊物刊登,成为甬上小小说作家队伍的一名主力队员。 本次沙龙在蒋静波的小小说中,遴选了五篇进行研读。这五篇分别是《丢失的性别》《寻找雪山》《尿泡牛杂面》《表达方式》《蛋盲》。五篇小小说,通过预先发布的方式,给了与会者充分的阅读时间。在沙龙的互动过程中,品读者纷纷表达自己对蒋静波小小说的理解和感想。 卓科慧说,我认识蒋静波很多年了,从她的散文到现在的小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她的散文较为唯美,小小说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文字更加凝练,具有诗意。看完以后就像吃奉化的烤牛筋,耐嚼,有味道,回味无穷。杨洁波针对具体文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寻找雪山》这篇,她认为对于主题的表达略过于直白,捕捉人性的荒谬感可以更深入一些,似乎过于温柔,缺少犀利感。她谈到与《潜伏》原创者龙一的探讨,建议小小说的拓展空间可以再放远一些,比如放到古代或者未来,寻求多次元的写作。沈国民把蒋静波的小小说比作多棱镜,认为文本发出的光点,阅读者感受各不相同。创作的人物形象大于生活中各种人物角色,文本辨识度极高。他认为蒋静波的小小说,一是具备强烈的主观感受抒发和主观视角的观照选择;二是故事的隐形和表现的删繁就简,这两者使小说呈现空灵的诗境。再读她的若干散文近作,看到它们与小小说的互通之处,也看到两种文体之间的边际在某种程度上消融。 理享读书会的品读者从自己的视角发出了见解。对于《寻找雪山》这篇,有人认为暗喻人生的几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也有人谈到这篇小小说虽短,却让人感知了在这个社会上人们那种孤独感,不断上路,不断寻找、失去。有位替女儿参加活动的妈妈说,非常感谢这个咏雪之夜,她边吃晚饭边看完蒋静波的小小说,对其中《消失的性别》极有感触,认为主人公消失的并非只有性别,还是人类本身的追求。原先那些在我们梦想中的东西渐渐远去,慢慢消失殆尽。而小小说给了我们警示和重燃的希望。 沙龙上,很多人对于《尿泡牛杂面》这篇有些不理解。蒋静波略带些作者的狡黠,笑着解读到,牛杂面晚上我刚刚吃过,它是我们大众化的食品,可以说是上不了台面的一种食物。尿泡是我自己发明的,特地加在上面。是为了让它更加低廉,也更接地气。这篇文章将一个思乡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呈现给了读者。但无论怎样回避,每个人的灵魂都藏着一个抹不去的故乡。对于其他小小说,蒋静波也作出了从作者角度的解读。 今天是无比美好的一个夜晚。行在路上,雪片迎面而来。有人埋头而行,有人歌以咏之。我伸手抚弄,并无凉意,譬如文字。 雪花就像一篇篇轻盈的小小说,带着特有的诗意,在江滨的夜空飞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