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一 婆婆个子瘦小,也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处理家事开明睿智,在我心中是那么高大。都说“婆媳是天敌”,但35年来我从未与婆婆红过脸。婆婆人前人后只夸媳妇乖巧,从不说媳妇过错,还与家人们说“嫁到阿拉屋落来做宁,是自家宁,要好好对待”。 记得我生完孩子后很怕冷,婆婆连续三年阿胶炖核桃送到我单位;家庭聚餐,婆婆总叫我们媳妇去坐着,女儿帮忙;我与先生发生矛盾,婆婆总是批评我先生而安抚我;儿子小时候,我管教严厉,保姆说我像“后妈”,可婆婆对她唯一的孙子从不出头护短……这样开明睿智的婆婆还能成为“天敌”吗? 婆婆的开明与睿智还表现在“常常关照她女儿,要待夫婿好,夫婿远道而来没有亲戚在这里孤独;夫婿早早没了父母可怜”等等,就这样在我们大家庭中潜移默化地种下了和谐的种子,在婆婆丧事、拆迁款分配等大事上,兄弟姐妹之间、姑嫂之间、妯娌之间、老婆舅之间都团结和谐,没有丝毫矛盾。这是开明睿智的婆婆营造出来的一个好家风,用照顾婆婆的保姆的话说:“阿姨人开明,福气也好,你们这么好的人家我还没怎么碰到过”。 记得三年前婆婆第一次脑梗,虽然没留下明显后遗症,手脚却不如以前灵活,婆婆有意无意地说:“以后我去找你们爸了,别讲排场,简简单单,清清静静地送我走就好,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因此,我们没有像别人那样,清明、冬至都去坟头祭扫,只每年清明去祭拜。婆婆认为活着时夫妻和睦、子女孝顺就好,死后再孝顺也没有意义。婆婆的“新潮思想”足足超越了半个世纪,可与现在的年轻人一比。 去年4月婆婆跌倒骨折,几个月治疗也没能恢复,垫尿不湿对爱干净又要强的婆婆来说身心难受无法言表,但婆婆还是耐着性子自嘲地说:“我现在是残疾人,小时候你们听我的,现在我要听你们的。但如果我走了,要清清爽爽,简单办理。” 一个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老太太是什么让她有那样“创新”的想法?难道是为了让孩子们省心、省力、省钱?还是真的是了解人生? 去年12月24日下午,昏迷5天5夜的婆婆走了,走得很安详,很有尊严。疫情期间来不得半点马虎,婆婆的子女们商量决定化悲痛为力量,齐心协力,和谐团结,不通知亲朋好友,不讲排场,全程自家兄弟姐妹、小辈移风易俗办丧事。 姑嫂与保姆阿姨一起帮婆婆擦洗好身子,穿戴整齐寿服,盖好寿被,又盖上孩子们买的被子,就这样,婆婆安详地躺在5个孩子送的5条被子中走了……送丧队伍没有鼓声、号声、鞭炮声,只有自驾6辆小车开向公墓地时车轮的摩擦声和子女们的轻声祈祷声:母亲(婆婆)、奶奶(外婆)您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