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有种日子叫“人间三四月”——绵绵春雨,“拂堤杨柳醉春烟”;煦煦暖阳,春花烂漫正佳期。在这样“出门俱是看花人”的日子里,春光深处真有些分不清是人赏景,还是景赏人。 晨曦微露,推开窗户,听着鸟鸣声声,拨动了心弦:故土!樱花、豆花、桃花、油菜花、杜鹃花……山野、田埂随处可见。如果有雅兴,率性一凑就是一张山花烂漫的留念照,那是何等美哉! 心动不如行动,择日不如撞日,趁天朗气清,再次踏足故乡。公路蜿蜒,溪水熠熠,山风拂面,好舒畅!没想到一入村口,还没来得及从一路上满眼的撩人春色中清醒过来,就与弥漫在村子里那竹笋的醇香味儿撞了个满怀,让自己的身心浸润其中,陶醉了。 故乡地处剡溪源头,四明山脉,原为斑竹乡。然,斑竹并不多见,有些辜负了。其实,四明山脉斑竹乡段,其他种类的竹子也难见其成片成片的宏大模样,因此更没有那清风中竹浪翻滚的画卷。与“竹乡”之美誉是无缘了,但在秀水青山这大屏障上,这里一大块、那里一小片的竹林还是镶嵌得不少。特别是勤劳的乡亲,在村后的山脚下、村前的马路边、溪流蜿蜒的两岸,都生发了好些小竹林,加上大自然恩赐的那些,也就足够所需了。少则少焉,种类还是齐全,毛竹、乌竹、雷竹、红壳竹、节竹、鳗竹,随口叫得上名字的都包罗了,还有好些是我叫不上名来的,因此心底全然没有少竹的那份遗憾。在我眼里,反而故乡摇曳生姿的修竹林迷人得有些精致,更入人怀! 清明节前后难得有两三天连续晴朗的日子,若遇上了,乡亲们自然紧赶着收获各种竹子带来的福利。 毛笋、雷笋是最常见的,家家户户门口在相当长的几十天时间里,随性倒上的竹笋随时可见,多则上百斤,少则几斤几十斤。竹笋多时,一般是全家总动员。刀工好的那位心照不宣负责割笋,去了笋头,再顺着笋肉竖着割去长长的一条壳便于手剥,然后把捏在手中的笋扔在一边,连贯潇洒的动作时不时获得众人的赞誉,操刀者却洒脱地一笑了之。剥笋的队伍就有些庞大了:家里大多数成员极自觉地搬上小椅子、小凳子坐下来;正闲暇的左邻右舍不用招呼也会凑上前来。剥笋的人多了,弄得割笋者有些手忙脚乱:有时误割了笋肉,直呼心疼;有时还留着笋头,嬉笑“笋花眼”了。不知什么时候,人堆里又多出一位善良的阿公,默默地充当起第二割笋者…… 这时,女主人是最高兴的,一篮子一篮子清洗着笋肉,然后又一篮子一篮子把笋取成段。取段是有讲究的,从笋的尾部取起,笋节处较老,除去了,连同笋壳一起或“返回原籍”进竹林,或倒入菜园、果园一角,“化作春泥更护花”。笋尾取出较嫩的那些小段与整株较小的笋切成的段放在一起,或放入腌肉油焖,或与腌菜烧在一起。烧几个小时是少不了的,标准是烧到没有了笋原本的苦涩味为止。留下来的雷笋肉,一般尺余长且大小较为均匀,用来做羊尾笋最妙;绝大多数毛笋是用来做真空包装的油焖笋、腌菜笋。无论哪一种,过程都有些漫长。这些成品笋或卖或送或留,一般由各家女主人定夺,男主人即使提了些建议,也只是“仅供参考”而已。 我这次回故乡巧遇了,村里烧羊尾笋的人家真不少,那气势用壮观来形容也不为过:十几口特制的水桶腰式铁皮大灶散落在各家大院子中央,隔户隔幢都有;灶身斜插的长鼻子烟囱里青烟腾空;八尺或六尺大锅下柴火烧得旺旺的,还时不时发出“劈哩叭啦”的声响。特别是无盖的锅放在露天,女主人已经把笋整齐地码在锅里,有技巧的还把笋叠成锥子状,笋头在上,笋尾在下,锅底倒了清水,正中铺着白花花的食盐。随着水蒸气不断上升,盐不断融化,渗透笋肉,笋里的水分被熬制出来,与下面的清水、盐水混在一起,热气腾腾。因为时间漫长,中途要加几次水,否则羊尾笋没了该有的色香,对女主人来说,那是一件很没面子也很失落的事情。这时,整个村落炊烟袅袅,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笋香味,自然就有了我进村口的那一润一醉! 我实在被震撼到了,未进亲叔的家,就走门串户地跟乡里乡亲打招呼,欣赏着、惊讶着……竟忘了时光悄然流逝! 几经女主人的翻铲后,原本似少女般润滑嫩白的鲜笋变成了清爽、微黄、略带皱纹但精气神十足的羊尾笋。一锅羊尾笋大功告成了!笋多的人家自然还得来第二锅、第三锅……汗流满面的女主人在周围众人的夸赞中喜上眉梢,单等过些日子顺利地把汗水换成那几百几千元的收入。钱虽然不多,但是在淳朴敦厚的乡亲心里,劳动换取收获是一种幸福! 正当我饶有兴趣与羊尾笋亲密接触之时,邻家婶婶竟然隔着几间屋子向我大声招呼:“波,我家的油焖毛笋羹熟了,快过来盛一碗,味道极好!”在乡亲面前用不着客套推托,我答应着,洗了手就笑哈哈急步走过去,没想到堂妹堂姐、堂姑堂婆来了好几个,邻家婶婶也是乐呵呵递过一双双筷子,于是吃多少盛多少各自随意……眼前的这份随性自在让人轻松愉悦。 至于乌笋、红壳笋等就没有那么普及了,但不用担心,故乡人家只要西家餐桌上有的,东家自然也会瞬间拥有。笋不普及,“分享”是绝对普及的,也许这份难能可贵的乡情就是我醉心于故土的源头所在吧! 笋是名副其实的百搭食材。肉与笋油焖,香!笋丝咸菜各色鱼汤,香!笋丝炒各色肉丝,香!笋丝肉丝炒各色蔬菜,香!还都是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的大众菜。笋有时候甚至福佑鸡鸭,主人经常会把一些鲜笋切成小碎粒小碎片喂它们,鸡鸭也是被鲜着了,吃得津津有味。 有笋的日子,无笋不成餐。今天,叔叔婶婶家的餐桌上就放了一大盆油焖毛笋羹、一大盆乌笋丝马鲛鱼咸菜汤、一大盆乌笋丝炒马兰,外加一大盆家养白斩鸡、一大盆红烧猪蹄。一大家子团团围坐着,大口大口地吃着油焖毛笋,那叫一个爽;大口大口地喝着笋丝鱼汤,那叫一个鲜……再举杯品着自家酿的糯米酒,那叫一个自在。叔叔乐呵呵地说:“幸福的生活就该是如此模样。” 一天时间都围着竹笋转,竟然忘了去踏青赏花……竹笋飘香的日子呀,我乐醉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