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亚萍 小桥、流水、人家……位于上海市西南角的枫泾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早在2000多年前,枫泾古镇就有百姓生活。中大街上的一条小河前,立着一块吴越界碑,因这条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河,枫泾古镇被誉为“吴越名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枫泾镇上河道纵横,桥梁众多。从古镇南边的南大街入口,沿着河走,不到50米就有一座古桥架在人家的屋边。河边不远处的丁聪美术馆,寥寥几笔,漫画家丁聪自画像占据了美术馆门口大大的一面墙,令人联想起丁聪笔下,那些惟妙惟肖的人物讽刺漫画。建于元代的致和桥,是一座拱桥,它是枫泾现存最古老的桥梁,过去新婚夫妻为了白头到老,必到桥上叩拜,一步三拜,故每个台阶都比较宽,而且都是用两块石头拼起来的,取意“夫妻石”。桥下刻有双龙戏珠图案,桥端的送子观音栩栩如生,这些石雕生动地呈现了致和桥“庙连桥,桥连庙”的人文历史景观。 古镇有两条主要的街道,一条是分段起名叫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的街道,还有一条是和平街,两条街在枫泾三桥处交汇,呈“丁”字型。枫泾三桥处是古镇中心,这里商铺众多、酒肆热闹,令人联想到当年商贾的繁忙。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三桥呈“品”字型相连,互为景观,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和著名书法家黄苗子题写的。竹行桥是一座平板桥,北丰桥和清风桥是拱桥,清风桥连接北大街和中大街,两边桥墩上分别刻有对联“至南至北任凭过去,或远或近由此登高”。站在清风桥上看风景,竹行桥下有满载游客之船鱼贯而出,朝东欸乃去,河对面生产街风雨长廊依店铺自中大街起至此顺河流拐弯,古色古香的长廊,晴天遮阳,雨天挡雨。在三桥处,只留窄窄的过道,其余都是消闲的餐位。一排小店铺卖的全是当地特产,枫泾烧卖、芡实糕等,据传是用秘制方法烹制土猪而成的枫泾丁蹄,名望最大,因而生意最好,人手一份,临河座位更是人满为患。 古镇东边的泰平桥是一座高高的石拱桥,桥洞两边上书“泰然连南接北有容乃大,平和送汐迎潮无欲则刚”的对联。过桥进入和平街。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古戏台旁边。入内,满满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街上不远处,吕吉人画馆里展示着陈逸飞同班同学吕吉人的画作,他的《水上有人家》《秋水图》《凤凰春早》《绿色的水乡》《宁静的村庄》《船儿轻轻划过静静的河》《夕阳乡梦》《枫泾致和古桥》等画作,每幅都是描绘古镇的景色,无一例外。是家乡的小桥流水触发了画家的灵感,他在这些画中倾注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平街沿街走到底还可参观程十发祖居,里面有许多程老先生的中国水彩画。 数十座古桥构成了枫泾古镇极具特色的风景线,若时间充裕,可以一座座桥梁细细观来,探秘其中故事。喜欢怀旧的,和平街的三百园(百篮馆、百灯馆、百行馆)、人民公社旧址、北大街始建于明代的施王庙、生产街的东区火政会等,都值得参观。最不能错过的,当属在和平街的临河酒肆茶楼里,挑个临窗座位坐下,或喝茶,或点份枫泾丁蹄外加田螺塞肉、吴越豆腐等小菜,悠闲地欣赏小桥流水的风景。那是多么惬意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