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雕传承人的匠心之路

——记马夹岙村木雕师马武存

    通讯员 王贝贝

    莼湖街道马夹岙村的雕刻技艺远近闻名,村里雕刻产业的兴盛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传承不衰。马武存,作为马夹岙村雕刻第二代传承人,他用“匠心”守“初心”,四十年如一日,手拿刻刀雕琢精彩人生。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在这里摞成“小山”。近日,笔者专程走访马夹岙村,见到了这个坚守村中却名噪全国的木雕师。

    在马夹岙村伏波庙左侧有一间不起眼的工作坊,这就是雕刻匠人马武存的工作室,空间不大,屋内摆满了木材和一些未完成的木雕作品。一张破旧的工作台就摆在窗沿下,那是马武存的“办公桌”,各式刻刀铺满桌面。“你坐,这里有点乱。”年近六旬的马武存站在桌边,黝黑的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容。

    马武存成为木雕师,其实是家学渊源。马武存的父亲马国盛是位闻名全国的雕刻大师,在父亲的熏陶下,马武存16岁开始学艺,至今已有40多年。谈起初学之路的艰辛,马武存仍历历在目。“学艺确实辛苦,一开始只能通过锯木头、磨刀、雕花样练习基本功,记不清练了多久才终于摸出门道。”不下苦功不能出成绩,父亲为了让他养成好的习惯,经常会用“武力”以示提醒和惩戒。虽然学习雕刻之路很艰苦,但是因为对雕刻的热爱,马武存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无数日夜的练习和突破,他不断磨练自己,总算窥得门径。

    从“学徒”到“师傅”,从“打下手”到“撑门面”,马武存就这样一路走来。“手艺活,都不是那么好学的,唯有坚持,才能有所成就。”马武存在雕刻这条路上坚守了40多年,已经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仍然觉得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他深知,一个工匠只有不断琢磨自己的技艺才能与时俱进,经久不衰。

    长年累月的雕刻,马武存所雕刻的作品逾千件,内容涉及各类人物立像、工艺品、家具配件等。在村中的名建筑伏波庙内,摆满了马武存的作品,木质红漆的花轿精巧别致、姿态各异的人物立像栩栩如生……一件件作品都倾注着马武存的真挚情感。

    近几年,从马夹岙出来的雕刻巧匠不少,很多人在外创业开厂,留在本村的反而不多,而马武存便是其中之一。“我希望把村里的雕刻技艺传承下去。”马武存觉得用心雕刻好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便是最大的成就。

    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环境的变化,从最开始的纯手工雕刻,到现在部分工序已经可以用机器加工代替,但不管科技如何进步,马武存并没有一刻放松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他认为老手艺永远不会过时,一刀一刻雕琢出来的作品永远是最独特的。唯一让他担忧的是传承的问题,“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来村里学习,也受不了雕刻这行的苦,雕刻是门技术,也是项艺术,要做好它,后天的努力和先天的悟性都是必不可少的。”马武存说道。

    木雕对于马武存而言已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一个人一辈子只专注做好雕刻这一件事,这就是马武存的匠心精神,也是马夹岙雕刻技艺的传承之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