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梓宁 “溪口有52个行政村,发现村里有好的做法值得推广,或者遇到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我就记下来……”今年58岁的毛志德是溪口镇三资代理站站长,从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10多年来,他用一本厚厚的装订成册的《德德下乡日记》记录下工作中的小故事、所思所想和心中的酸甜苦辣,体现了一位基层干部10多年来始终践行一心为民的情怀。 新官要理清旧账 “长此以往是集体资产的流失,必须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资源……” “对20年来所定的合同一则一则评,一条一条议……” 在《德德下乡日记》中,毛志德用质朴的语言多次提到修正“历史合同”的重要性。 由于镇大村多,溪口镇三资管理事务繁杂。毛志德发现,多年前由于少数村干部签订合同时未仔细审核,导致承包面积和承包费描述不准确,直接损害村集体利益,修订“历史合同”刻不容缓。 “大家本着为历史、为将来负责,终于扫清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陈年旧账,只要足够重视,新官也能理清乱账!”2020年4月28日,毛志德在日记里写道。 今年初,我区全面开展村集体应收未收款项“清零行动”,溪口各村得益于前期及时修订完“历史合同”,因此应收款项相对较少,在全区率先完成“清零”任务。 如今,每天早上8时开始,毛志德的办公室是热门的“专家门诊”,而最近热门的咨询服务就是合同如何制订。“村干部越来越重视合同的重要性,村里大大小小的合同制定前都会来跟我商讨,我也跟村干部一起共同进步。”毛志德说。 公开招标治乱象 “……村民对此纷纷称赞,真切希望以公开招标采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民主公开意识,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2020年7月29日的《德德下乡日记》中这样写道。 多年来,公墓建造欠规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毛志德。2019年,毛志德通过多方调查,仔细了解墓具造价,并动员班溪村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墓具,这也成为全区第一个村级墓具公开招标项目。 “以前也没有做过招标,毛站长和我一起向专业人士询问该怎么进行。”班溪村党支部书记董良军对记者说,公开招标和供应商报价相比,能省下三分之一的钱,对村里来说节约了一笔资金。 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细节抓起。有了这个成功的案例,毛志德又邀请各村村干部多次召开现场会,在10余篇“规范墓具采购”的日记中,内容包括每个村招商公告、签订合同等各项流程细节。截至目前,全镇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节约墓具采购支出约150万元。 真情实意办实事 “早上6点15分到了新建村,发现泥工、木工已经开始工作了……” 这是毛志德记录的某个周末前往新建村的日记开头。 毛志德作为土生土长的溪口人,几乎一直工作在这片土地。从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10多年来,他经常骑着电动自行车去农村调研,每到一个目的地先给电动自行车充上电,办完事后又赶往下一地。办公室的同事说,毛老师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上,有时候晚上在微信群里,还能看到他在发当天的工作感想。 在毛志德的日记中,也记下了许多让他感动的小事。“当天微信运动头几名是壶潭村村干部,步数都接近2万步,询问后得知,村干部用脚步丈量集体林地的边界,点赞!”“尽管对方单位报酬高,工作也轻松,但是代理会计还是选择留在了站里。” …… 近200篇日记,短则200字,长则近千字,有对好经验的赞赏,也有对不理解的无奈;有对办实事的肯定,也有对不作为的反思……淳朴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本职工作满满的热爱。 “我的根在农村,希望用我的真情实意为农村为农民多办实事。”毛志德说。 记者手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德德下乡日记》里的故事主角,是千千万万乡村干部扎根一线的缩影,他们或许不善言辞,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一心为民,埋头实干,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