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徐腾辉)初冬时期,是萧王庙街道何应村村民抓紧修整桃树和散步晒太阳的好时光。午饭后,不少村民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着温馨的冬日暖阳。但最近,村民经常散步的环村公路上出现了一摊摊形状奇怪、臭气熏天的东西,一问才知是附近村民为施肥所准备的鸭粪,这让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有苦难言。 接到情况反馈后,何应村网格员迅速排查了村庄全域,发现靠近农田的水泥道路是鸭粪摊晒的重灾区。臭味在连日晴朗天气下愈发刺鼻,周边受到影响的村民抱怨不已。 “都是左邻右舍,这么晒太不道德了!” “去说说又难为情,但是太影响村容村貌。” “他们自己也住在附近,难道自己不臭吗?” 网格员迅速将此事上报村两委班子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商量如何妥善解决。同时走访相关农户,了解其摊晒鸭粪的原因。 经过网格员调查发现,原来鸭粪是性价比较高的农业肥料,主要分为干湿两种。其中湿鸭粪价格相对便宜,但里面含有大量氨气,若直接施用,可能会导致作物枯死。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晒,湿鸭粪水分蒸发,随之也带走了内含的氨气,就成了安全的上佳肥料。而之所以选择在水泥路上晾晒,是因为此类路面渗透性差,可有效减少降雨导致的粪料流失。同时为了收集方便,农户多选择离家近的水泥道路摊晒。 为了兼顾周边村民和鸭粪摊晒者的利益,经实地勘察,村干部、网格员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劝导和清理行动,指导涉事农户将鸭粪摊晒到远离居住区域的水泥道路上,减少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路面清理后,暖阳和清爽的空气再度“回归”,网格员和村干部的做法获得了村民好评。涉事农户也表示理解,且保证再也不会在住宅区附近道路上摊晒。 “实际上,农村有很多涉及生产的矛盾纠纷,可能比较小,但在解决过程中却蕴含着许多大智慧。”何应村网格员表示,面对矛盾纠纷,社会工作者应多问多思考,而不是对犯错的一方“一棍子打死”。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更合理更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 鸭粪摊晒整改后 鸭粪摊晒整改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