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A5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化道肿瘤要早诊早治早预防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切实遏制癌症危害,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消化道是指从口腔至肛门的人体最长的消化器官。它的恶性肿瘤主要是食道癌、胃癌及结直肠癌。其中,食道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位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和第四位,胃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三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占第五位。因此,消化道是我国目前高发的恶性肿瘤器官。由于其发病前期症状十分隐匿,发现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目前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等疗效不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筛查就成为消化道肿瘤防治的重要环节。目前,认为应对消化道肿瘤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胃肠镜检查。

    对于40岁以上,尤其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提倡定期(2至5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治疗,如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等。

    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与预防。

    食道癌

    对于早期食道癌,需要注意报警症状,如吞咽哽噎感、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等。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区、一级亲属食道癌家族史、既往有食管病变史、本人有癌症史、长期吸烟饮酒及不良饮食习惯的高危人群,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结合电子染色放大、碘染色等,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如低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及早癌等,制定相应治疗如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另外,预防早期食道癌,应尽量远离亚硝胺及霉菌,禁烟禁酒,改善营养不良,忌吃粗、烫饮食,细嚼慢咽,积极诊治一般食道疾病。

    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多阶段逐步而来的,从正常胃黏膜,感染后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再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至肠化生,再到异形增生,最后发展为胃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治Hp在胃癌的防治中是重要环节,要在还没有出现肠化生或异形增生阶段杀灭Hp。一旦出现肠化生、异形增生这些癌前病变,再根除Hp益处不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患者首先要正确认识萎缩肠化生不是癌,消除恐惧,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要定期做内镜随访,如1至2年做1次,然后要适当考虑应用内源性粘膜保护剂结合中成药以改善胃粘膜微循环,减轻或逆转萎缩性肠化进程。

    在胃癌的防治中要注意报警症状,如疼痛、食欲不振、不明原因消瘦、恶心呕吐、出血等症状。年龄大于40岁、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人群、患萎缩性胃炎或残胃等癌前病变、胃癌二级亲属及个人不良习惯均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群均需及早进行胃镜筛查。

    早期胃癌的预防也应当着重于健康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应戒烟戒酒,保持乐观的情绪,及时诊疗慢性胃病,定期进行检查,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查治疗。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从息肉到腺瘤性息肉,最后发展为癌。目前认为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息肉发展而来,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摘除陈旧息肉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高危人群,如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等;有报警症状的人群,如便秘腹泻、便血、不明原因的贫血和消瘦等,均应及时做结肠镜筛查。其次,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低脂少盐,多吃蔬菜、水果,不吸烟,控制酒精摄入和肥胖,也可以预防结直肠癌。

    区人民医院 陈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