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旧时光里旋转的陀螺

    项伟 

    陀螺,也称陀罗,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在南方,还有一个很形象的叫法,称为“打不死”,即越打越活,是谓“不死”。这种外表呈倒圆锥体,靠系在棍棒上的绳子不断抽打,以保持直立旋转、走动的小玩具,在上世纪那个物质匮乏、玩具稀缺的年代,给70后、80后们的儿时,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并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陀螺看似简单,制作却不易,除了动手能力,还要用到几样木工器具,比如锯子、斧头、刨子等。先找一根酒瓶大小的圆木,用锯子锯下一段来,约6-7公分高即可。然后用记号笔在圆木段的中间描上一圈,接着就是关键的一步:用斧头向内斜斫,将圆木中间以下的部分砍成标准的圆锥体,这点很考验制作者的手法、眼力,和对力度的把握,如果锥体部分斫得不标准、不规整,陀螺的重心就会失调,旋转时,容易歪歪斜斜,难以保持平衡。

    接着,就是给陀螺做“鞋”了。陀螺主要靠锥体的顶端接触地面,高速旋转时,顶端部分易磨损,所以需要给它镶嵌一颗钢珠,这样既耐磨耐用,又能加快陀螺旋转的速度。此环节相对简单,但需要耐心:先用凿子在锥顶掏出一个比钢珠略小的坑洞,将备好的钢珠敲进坑洞,使钢珠镶嵌在锥顶,切记钢珠要露一小半在外面。当然,找不到钢珠的话,也有低配版的解决“方案”——不用挖洞,直接在锥顶正中的位置敲上一枚铁钉或图钉即可,省时省力,效果也不错。

    最后就是陀螺的收尾工作。用木刨对陀螺的圆柱、圆锥等部位修正、抛光;细致一点的话,会在圆柱中间位置凿出一圈浅浅的“腰带坑”,方便固定缠绕在其上的陀螺绳。更讲究的,会在圆柱顶端的平面上画出一些花样:比如先在边缘的位置,用红笔画一大圈,在中间位置,画一小圈,最后,在小圈里绘一个实心的五角星,陀螺旋转时,红圈里的五角星就像绽放开来的花骨朵儿,漂亮极了!

    陀螺到手后,剩下的就是尽情地抽打了。准备一根趁手的细木棒,顶端系一根绳子,以棉麻编的布带绳为佳,抽打前最好先泡水,这样抽起陀螺来,更顺手,更有劲道。发动、抽打陀螺的方法固然简单,但要使陀螺旋转得平稳且持久,却也需要一番练习:先将棉绳一圈一圈紧紧地缠绕在陀螺的“腰部”位置,人半蹲在地,左手悬空(离地数公分)夹着陀螺,大拇指摁在陀螺的平顶上,以固定陀体,并保持水平,此时右手迅速向外平甩木棍,左手适时松开,陀螺就能凭借绳子拖拉带来的摩擦力,落地并旋转起来,拖拉的越有力,陀螺的初始转速就越快。

    陀螺的玩法有很多,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有二三种。第一种最直接,比的是持久:就是多人同时发动、抽打陀螺,使陀螺在地上平稳且持久地旋转、走动,先倒地者为输;第二种玩法,比的是“走速”:找一长且平整的空地,画出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一般为十几米。待一声令下,小伙伴们于起始线处,竞相发动陀螺,往终点处驱赶,先到者为胜。当然了,陀螺在中途先倒地“牺牲”者,也算输。

    还有一种玩法,最刺激、粗暴,我们称之为“陀螺角斗”:先准备一低开口且宽大的硬纸盒(类似迷你版的“擂台”),放在地上。离纸盒三、四米处,画一条横线,当作起点。此游戏适合双人玩,赛前以“石头剪刀布”定出场顺序,两人都退至线后,先后发动陀螺,将陀螺打入纸盒。此处颇为考验赛者的抽打技巧,也是看点之一,因为需要将高速转动的陀螺凌空抽提起来,使之平稳地落在纸盒里,还能保持旋转的状态,实属不易。紧接着,就是“尖峰”时刻:两个小陀螺在纸盒内有限的空间里旋转、游走、碰撞,你来我往,像是“斗士”在生死相搏,“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先倒地者,或被撞出纸盒者为输。还有一种情况,会输得比较没“面子”,即一方没能将陀螺打入盒中,或者掉入盒中即倒地“身亡”,那也只能拱手认输了。

    时间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可能很少会去动手做一件心仪的玩具了,也就很难体会那种简单的快乐。而在我心里,那些曾经心爱的陀螺,似乎从未远去,它们旋转着,绽放着,像是岁月深处依次盛开的花朵,温暖了生命,温柔了春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