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炎热的夏季,“冬病夏治”这个词总会被提起。《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长夏胜冬。”说的是在夏季培补人体阳气,到了冬天就不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 三伏贴的原理 在中医看来,一年中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肌肤腠理开泄,气血趋于肌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经络气血流注最为旺盛,通过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此时药物最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血脉直达病处,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及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有良好效果。 三伏贴的特点 三伏贴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穴位贴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三伏贴的防治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肠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3.骨关节疾病: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小儿疾病:消化不良、体虚易感、哮喘、生长发育迟缓。 5.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宫寒症等。 6.调理(治未病):各种体虚、寒症者、免疫力低下者等。 7.寒邪入侵引发的颈肩腰腿疼痛。 三伏贴的禁用人群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发热)的患者。 3.孕妇、产后恶露未净者。 4.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 2.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6至8小时,儿童可贴2至4小时。 3.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之品。 4.贴药期间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待在空调、风扇直吹。 5.如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膏;大水泡应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温馨提示: 夏至开始后末伏结束前都可贴药,不必强求在夏至或入伏当天,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贴敷。冬病夏治三伏贴是远期疗效,并非立竿见影,不会贴敷1次就能立即见效。一定要有时间和次数的保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没看到即时的治疗效果,或稍微见效就放弃治疗。专家表示,三伏贴通常每年5次为1个疗程,要连贴3年,才能有治疗获效的基本保证。 区中医医院 葛蜜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