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

——退役军人杨国昌的民宿梦

    记者 郑连乔

    通讯员 王郑靖 

    “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朴素的话语背后,是数十年的乡土记忆。“50后”杨国昌辗转杭州等地,退休后回到家乡奉化,在儿时奔跑的山野间筑起“民宿梦”。

    杨国昌的“民宿梦”落在裘村镇杨村村,外观与其他民居别无二致,细看之下尽是设计者的巧心思。整齐的竹篱笆围住四周的外墙,盛开的花朵错落分布。移步入内,工业风的装修干净利落,咖啡小馆、乒乓球室、游泳场地……杨国昌一间间介绍,如数家珍般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盘托出。一间可以望见大海的屋子,寄托了杨国昌最初的梦想,他说:“我希望来这里的朋友能坐一坐,在山海间感受生活的美好。”

    杨国昌是土生土长的杨村人,1970年参军入伍,1991年转业至杭州市电力局工作,2011年从岗位退休后,开始盘算起自己的“田园小屋”。“国家号召建设美丽乡村,我是军人,虽然年纪大了,还是想尽我所能,大胆尝试。”一次偶然机会,杨国昌接触到民宿这个新兴行业,与自己的许多想法不谋而合。

    说干就干,杨国昌花了半年时间,几乎走遍了桐庐、临安、安吉、余杭大大小小的特色民宿,学习他们的装修设计。“建造民宿不仅要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更要符合当下游客的现实需求,让游客愿意住、住得好。”杨国昌说,有很多现代化的设计得学习,从房间灯光、庭院绿化到各式装饰艺术,他悉心记录,以便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2019年,杨国昌回到杨村村选址。一个公园附近杂草丛生,杂乱的石块下堆积着生活垃圾,但杨国昌“相中”了这里。他召集亲戚朋友一同清理,时时维护,还向村里建议浇筑水泥路、设置景观路灯。历时三年,房子建起来了,周边的环境变美了,这里成了村民早上锻炼、饭后散步的固定场所。

    今年3月,杨国昌的“乡海民宿”试运营。但他犯了难,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民宿各类经营许可证件的办理是一个大工程,消防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这些马虎不得,不怕不懂,就怕不问。”他特意请来了安吉几名民宿负责人现场指导,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了待办条目。

    对于民宿的未来,杨国昌充满期待。“希望这里能承载更多人心中的‘桃源’梦想。”他计划继续协同村民改善身边的生活环境,通过村民环境自治、自理共同维护美好家园。同时借助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引入奉化水蜜桃、芋艿头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记者离开时,天空正巧出现绚丽晚霞,映染着杨村村。杨国昌坐于电脑前,戴着老花镜,浏览各个旅游网站,认真比对不同民宿的服务内容、游客评价,再一一标注记录……这位“50后”退役军人的坚持无声却有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