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平 多年前,我曾去过西礁岛旅游。西礁岛是一个热带珊瑚岛,位于美国东部最南端。那天我乘车从迈阿密出发,沿着号称世界最美的跨海高速路,经过由42座桥连接起来的50个小岛,才到达西礁岛。岛上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一幢幢热带风情的小楼。那一幢红房子是当年的邮局和海关;那一幢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白楼,是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行宫”。那门前挂着彩旗的酒吧,据说是同性恋者的乐园。屋前路边,盛开着簇簇鲜花,高大的棕榈树叶迎风摇曳。在岛上的最南端,有一个浮标式的建筑物,漆成红、黑、黄三种颜色,像一个巨大的彩色啤酒瓶。这是西礁岛的地标之一,被称为美国的“天涯海角”。海的那一边就是古巴。 虽然那些年来,西礁岛也曾出过不少作家、艺术家,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超过他——海明威。海明威的故居就在岛上的白头街,对面还有一座灯塔。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宅院,主建筑是一栋正方形的两层小楼。大门口毛糙的砖墙上钉着一块简易的木框,上面书写着:海明威故居,只收现金。入场成人以及6-13岁儿童。上午9:00-下午5:00开放。这个著名旅游景点的指示牌就是这样简朴直观,一如海明威简洁、凝练、没有任何浮华的文学风格。 海明威故居现在是家私人博物馆,按原貌保存了海明威在此居住时的布局。小楼内有卧室、起居室、客厅、书房等,装修极为简洁,多的是书籍。每间房子里都有书架,陈列着海明威在此工作和生活的十多年时间里,创作和阅读过的书籍。在这里,他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等著名作品。听语音导览介绍,他的成名之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也是在这里构思的,完稿于古巴。这本小说讲述了一名老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故事,融信念、意志、顽强、勇气和力量于一体。海明威酷爱捕鱼、钓鱼,在西礁岛的故居内就摆放着渔叉、渔网、钓竿等渔具,他经常在写作之余,去海边捕鱼钓鱼,由此产生灵感,构思后写就了《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爱好和兴趣广泛,有打猎、露营、烹饪等,在他的藏书中居然还有《中国烹饪的乐趣》《在家做中餐》等烹饪类书籍。听语音导览词介绍,海明威是个美食家,他又喜欢钓鱼,中餐的海鲜菜谱多,他自然会学做中餐。 我读过几本海明威的代表性作品。他的语言风格朴实直观,常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无矫揉造作之感。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描述老汉用渔叉制伏大鱼的情景:“老人放下钓索,把渔叉举得尽可能的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勇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这样质朴无华的文字,确实很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他的不少作品造句简单、用词平实,没有什么华丽辞藻,用的是渔夫、猎人、战士、斗牛士的语言,读来如闻其声,但感到内在情感却丰厚炽热。 故居内多的还有海明威的照片。在每个房间,都摆放、悬挂着这个满脸美髯、嘴里叼着粗长雪茄,身上穿着花俏衣服人的黑白照片。这些在书桌前站着写字的工作照,穿着猎装的打猎照,无不显示着这个极具冒险和进取精神,被称为“老狮子”的大文豪男性阳刚之美和人格魅力。这里唯一一张有温情的照片是他抱着心爱的六趾猫,乐滋滋地坐在沙发上的生活照。 海明威在故居养了很多猫,最多时他喂养了50只猫。不同寻常的是这些猫大多都有6只脚趾。我看到的六趾猫应是它们的后代了。海明威在自杀前一天的夜晚,和妻子说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晚安,我的小猫”。这既可理解为他对最后一任妻子说的心中要说的话,也是他对酷爱的猫的最后告别。 这家私人博物馆的管理人是个华裔,他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热情地招呼我们在休息室喝茶。他告诉我们,海明威去过中国,很敬佩周恩来先生。据有关资料记载,1941年3月,海明威曾以战地记者身份前往中国,在重庆受到蒋介石接见。后通过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负责人王炳南的妻子王安娜(德国籍)牵线,与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的一间地下室见面。周恩来向海明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周恩来的讲述客观中肯,谈吐不凡,显现了共产党人的胸怀和格局。使海明威深深被这位魅力十足的中共领导人吸引住了。回国后他在写给美国政府的考察报告中写道:我认为,周恩来是胜利者。国民党是没有希望的,战后共产党将取得中国的政权。 海明威的文学创作很有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但他的人生却不是很成功。如同他在西礁岛的故居里建造的淡水游泳池,在竣工那一天,他掏出自己口袋里的最后一枚硬币,按进了未干的泳池边上,称这座泳池“花掉了他的最后一分钱”,此后一度穷困潦倒。他一生中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两次世界大战他都上了战场,连续两次遭遇飞机事故,负过伤。对美国社会现状感到迷茫,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了迷茫和彷徨。他晚年患肝病、肾病和抑郁症,身体每况愈下。因受病痛的折磨,没有能力继续创作,这对于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他感到再也无法突破自己,因此选择自杀。1961年7月2日早晨,在美国爱达荷州凯彻姆的住所,他信步走到一楼的枪架前,取下那支陪伴他多年的双管猎枪,倒转枪身扣动了扳机。等他妻子被枪声惊动赶到楼下时,这位载誉无数的文坛巨匠已停止呼吸。这一年,他61岁。他的名言是:“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但他自己却跨不过死亡这一关,留给人们的是痛惜和遗憾。 夕阳西下,在回迈阿密的路上,一旅友说,“永别了,海明威”,激起车上一片笑声。但我心中留下的这个传奇式人物的形象没有磨灭,时隔多年对那次西礁岛之行仍记忆犹新。《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列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日升月恒,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海明威的著作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时间是文学最公正的法官,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才是真正不朽的作品。
|